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四十六章 太匆匆,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四十六章 太匆匆

對於何夕來說,國子監依舊是原來的樣子。

何夕好生安撫了一些國子監的官員,並從中選了一些人手,跟隨他去遼東。遼東作為大明的邊陲,不僅僅缺少百姓,連官員也不多。國子監這裡的人足夠何夕使用。

國子監固然是何夕在京師的一個重要陣地。不過,何夕在京師更重要的一個陣地,就在工部。或者說是太平鐵廠。

何夕花了更多時間,在太平鐵廠上。

不得不說。

張度是一個人才。特別是在執行層面,簡直是一個天才。

在何夕離開太平鐵廠的時候,太平鐵廠只有一座礦山,幾個鐵爐而已。但是數年過去了。太平鐵廠已經成為大明最重要的鋼鐵基地了。已經演變成延綿數十里的大工坊。

那一條小河,而今已經有了新的名字,就叫鐵河。因為每日在船上,不是運煤就是運鐵,時間一長,小河的河水,就變成了黑色。裡面雖然還有魚頑強地生活。但是已經不能吃了。

何夕估計,再過幾年。這一條小河也就成為一條死河了。

這讓何夕惋惜,卻無可奈何。

畢竟,大規模工業生產這種情況是免不了的。如何治理?只能留給後人了。

張度與葛天工,李治之來迎接何夕。並介紹而今的太平鐵廠,鐵河沿岸到入長江。這一段兩岸都是冶鐵區,火爐日夜不息,何夕來到這裡,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這裡要比外面熱很多。從鐵河盡頭入山。就是礦區了。

已經挖空了幾座礦山,並用火藥,硬生生從群山之中炸出一條道路。已經開始嘗試鋪設鐵軌了。

而圍繞這裡,也聚集了很多百姓,就是為礦上工匠提供服務,繁華程度甚至要勝過太平府城。一座嶄新的礦業城市正在興起。

何夕看過這些,說道;“張大人,不知道上面的旨意到工部沒有?”

張度說道;“已經到了。陛下的旨意,何大人在太平鐵廠挑人手,在遼東建立一個分廠。太平鐵廠上下,都是大人的弟子。任大人挑選。”

何夕看向葛天工,說道;“天工,你跟我走一趟吧。”

葛天工聽了,激動非常 ,說道:“能為恩師效力,是我多年的願望。”

這一句話,也不是假話。

雖然而今葛天工也有官身,在太平鐵廠算是主要的技術官僚,即便張度在很多事情上,也要尊重葛天工的決斷,但是葛天工知道,這一切都是誰給他的。

或許當年的時候,對何夕來說,是舉手之勞,但是對葛天工來說,卻是改變命運。

沒有何夕,葛天工不敢想象自己而今是什麼樣子的。

隨即,何夕又去了工理學院。

工理學院已經完善很多了,可以說技術與理論的結合做得不錯。最少廠礦上很多技術問題,都是在這裡解決的。而且太平鐵廠的擴大生產,用得很多人都是這裡的學生。

因為基礎好,再加上師兄弟互相照顧,不出數年,就是礦上的骨幹。

雖然說,在礦廠之中工作,一般連一個官身都沒有,最多帶一個吏職。即便何夕爭取了,但是這個時代對工匠的歧視,也是根深蒂固的。給技術官僚的官位,沒有幾個。輪不到下面的學生。

或許對一些名門望族來說,吏職根本不值一提。但是對尋常百姓來說,已經是相當好的。最少是吃官家飯的,出了事情,也有門路找關係。

所以有很多普通百姓報考,即便不能進廠礦,回到家中,也算是有一技之長。而且隨著大明對民間採礦放開,這些技術人員,回去之後,也是有人聘請的。

不過,何夕在工理學院看到一個讓他眼熟的東西。

那就是紡織機,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