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四十二章 南洋答卷,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四十二章 南洋答卷
乾清宮中,朱元璋,太子,徐達,以及一些秘書監的人都在。
何夕正將南洋的情況做一個彙報。並著重講了南洋六條。何夕說道:“南洋六條,是統治南洋的基礎,也正是南洋六條在,大明才擁有南洋,你南洋各國,有一些還沒有西南土司大。但是大明在南洋兵力太薄弱了,在南洋一定一切都圍繞著南洋六條來做,儘快能不單獨行動。只要其他國家違背南洋六條之後,再後發制人。否則臣擔心,南洋成為一個泥澤。”
朱元璋說道:“太子,你怎麼看?”
太子說道:“王道湯湯,正如是也。”
這種鋤強扶弱的舉動,與儒家所倡導的王道,有很多相似之處。無他,儒家的思想就是出現在春秋戰國之中,故而儒家學問有很多這方面的殘餘,但是在歷代大儒的改革之下,到了明朝的儒學,與春秋的儒學,已經不是一個東西了。
不過,意識形態還是大差不差。
朱元璋點點頭,問道:“徐達,你怎麼看?”
徐達說道:“縱橫家手段,精巧非常,四兩撥千斤,以區區數萬人鎮壓數十國,數千裡,老臣也是很佩服的。不過,靈巧不能勝重拙。二三十年之間,或許沒有問題。但是時間更長一些,南洋必生事端。”
朱元璋笑道;“誰能看到二三十年之後,能安定二十年就夠了,真一直安定下來,南洋怎麼能是大明的?”朱元璋心大得很,既然決計進軍南洋,就不會希望南洋成為這樣的夾生飯。不過是力有不逮而已。
二十年的時間,足夠將蒙古徹底打殘,打死,消除大明在北方的隱患。到時候大軍南下,南洋沒有問題,反而有損朝廷的臉面。
朱元璋說道:“何夕,大明在爪哇島上有一塊飛地?”
何夕說道;“正是,是一個港口,現在不過數千蠻人,不過我來之前,很多流落南洋的漢人,知道三寶歸屬大明,已經遷居於此,今後幾年可能超過萬人居住。”
朱元璋輕蔑地說道;“萬人。”他正色說道;“你之前說過,爪哇是南洋核心,沃土千里,有什麼火山灰,是天然的肥料,而且能一年數熟,一畝地年產十幾石都不是問題。你覺得,爪哇一地,足夠封一王嗎?”
這個問題,太子提前告訴了何夕,何夕這幾日也思考了很久,說道:“陛下,爪哇如果為我所有,不要說封一王,就是封三王,也是可以的。但是而今的爪哇,唯有三寶一塊飛地。地少民稀,實在不足以奉帝裔。”
朱元璋說道:“爪哇兩國很強嗎?”
何夕說道:“雖然爪哇一分為二,但是依然是南洋強國,能勝過的,也唯有安南,暹羅而已。”
朱元璋說道:“我聽說舊港封周王,陸仲亨很不滿意?”
何夕聽了,雖然有些吃驚,但是也覺得理所當然,如果南洋如果遠的地方,朱元璋不派人安插幾個眼線,才是不正常的。只是何夕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說,這一件事情是真的。但是如今說出來,好像告陸仲亨的狀。何夕與陸仲亨的合作還是很不錯。自然也不願意背後說人。
何夕微微一頓,說道;“吉安侯之所以如此,無非是南洋總督府新州才剛剛修建,什麼都沒有。舊港就不一樣了。什麼都是現成的。吉安侯只是想等新州修建好了,再遷而已。別無他意。”
朱元璋說道:“朕如果是他,朕也不滿意,將士辛辛苦苦打下的地方,怎麼能轉手就給了別人。故而,朕的兒子,想要領地,要自己去打,朝廷能給一個三寶,已經足夠了。”
“你覺得,朕的幾個兒子,誰可以勝任此職?”
“並二爪哇為一國。”
何夕聽了,心中立即有了人選,說道;“燕王。”
燕王朱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