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二十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1章 熹平元年,人在漢末,種田起家,觀書二十載,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建寧五年,三月初八。
本來平靜的大地,因為一個人的死亡,發生了震動。
太傅胡廣薨!
就在天子劉宏打算勵精圖治之時,太傅胡廣突然就薨逝了!
這令朝中大臣心驚不已!
其實胡廣今年已經八十二歲了,也算是壽終正寢。
但他擔任的職位特殊啊,不僅是當朝太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同時還總領尚書事。
東漢光武帝劉秀鑑於西漢末年大權旁落於貴戚大臣,所以竭力把權力集中於君主,凡機密之事全部交給尚書,以此制約三公。
因而加重了尚書的職權。因尚書的官署在宮禁內而稱為臺閣,故有尚書檯之稱。
東漢尚書檯權力極重,既出詔令,又出政令。不僅朝臣選舉,由尚書檯主管。
還擁有糾察、舉劾、典案百官之權;,甚至參預國家重大政事的謀議、決策,對朝政有著重大影響。
不過尚書檯權力雖重,但臺官職位卑微,長官尚書令不過千石,尚在九卿之下,這樣位卑權重,皆由皇帝親任幹練之士充任,便於控制,發揮效率高。
但是東漢和帝以後,多幼君弱主,實權常被外戚、宦官所掌握。儘管三公要聽命於尚書,但尚書又往往被實權更大的外戚、宦官所左右。
如今十常侍雖然頗得天子劉宏寵信,但曹節等人也不敢太過放肆,畢竟上面還有太傅胡廣壓著。
如今胡廣一去,頓時朝廷中士族大臣都像失去了主心骨一樣。
以
前宦官打壓士族,因為有胡廣從中斡旋,他們也沒有太過擔心。
世人皆道:萬事不理問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
說的就是太傅胡廣,可見他在士族官員中的地位。
自安帝時胡廣進入朝堂以來,他就以中庸之道行事,不斷周旋於外戚、宦官和士族之間,歷經安、順、衝、質、桓、靈六帝而不衰,都說他性格圓滑,最會左右逢源。
外戚梁冀專權時,要不是胡廣忍辱負重,秉公仗義,不為虎作倀,還不知多少正直的官員被迫害。
後來宦官當權,外人都道胡廣柔媚宦官,保位持祿,但若不是有他在朝堂上主持公道,不知有多少人無辜冤死,而這大漢的天下還不知亂成什麼樣呢。
如今天子年幼,被宦官蠱惑愚弄,胡廣更是有心改變現狀,奈何宦官勢大,只有聯合他人,方能有一較之力。
胡廣原本計劃找個合適的機會,讓失勢的皇太后竇妙重新回到長樂宮,壓制宦官,可誰又想到天子竟將自己的生母接到長樂宮中居住,讓他的計劃一下落空。
本想徐徐圖之,奈何宦官終日在天子面前構陷,越來越疏遠皇太后。
恐怕再這樣下去,這天下都會被宦官弄的一團糟。
不曾想天意弄人,去年接連發生的天災,讓天子劉宏也開始疏遠了宦官,勵精圖治起來。
就是跟竇太后的關係也緩解了,更是在去歲十月一日,竇太后壽誕時,親率百官為竇太后
賀壽。
這讓朝廷百官都看到了希望,沒想到就在這形勢一片大好之時,胡廣卻薨逝了。
這讓他們措手不及,也對以後的前程產生了擔憂。
因此當天子劉宏召開大朝會商定太傅胡廣的身後事時,德陽大殿內,卻是一片緘默。
“諸卿以為朝廷該以何禮節安葬太傅?”劉宏忍著悲痛問道。
他繼承大統時,剛滿十二歲,那時太傅陳蕃、大將軍竇武及司徒胡廣三人共參錄尚書事。
不久之後,竇武陳蕃謀誅宦官失敗遇害,於是朝廷命胡廣接替陳蕃任太傅,總錄尚書事。
胡廣博學多聞,學究五經,對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