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二十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1章 熹平元年,人在漢末,種田起家,觀書二十載,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影響頗深。
而且太傅也不像其他大臣那樣,逼迫他做不喜歡的事情。
劉宏自幼喪父,對於諄諄善誘的胡廣,心中也是當做長輩一樣看待。
如今太傅胡廣的死,對天子劉宏的打擊不可謂不大。
這時,議郎蔡邕出列拜道:“陛下,太傅為政,導人以德,帥物以己,敦以忠肅,厲以知恥。人悅其化,天樂其和,士相勉於公朝,民勸行於私家。徽墨縈而靡系,鞭樸棄而無加,洋洋乎若德宣治,嚴以為威,寬以為福而己哉。五作卿士,七蹈相位,太僕、司農、太傅、司空各一,司徒、特進各二,太常、太尉各三。光輔六世,歷載三十有餘。其致治也,通水泉於潤下,蕃后土於稼穡,訓五品於群黎,理人倫於區域,耀三辰於混元,協六和乎皇極,傅
聖德於幼衝。”
蔡邕不愧是飽讀詩書,一開口就令堂上的百官一陣驚歎。
但蔡邕卻不管眾人反應,繼續開口道:“自漢興以來,鼎臣元輔,耋袞老成,勳被萬方,與祿終始,未有若公者焉。臣以為朝廷當以諸侯之禮厚葬胡公。”
其實蔡邕說這些話,也是有私心的。
他少年時即博學多聞,師從胡廣。自然希望老師死後能有莫大的殊榮。
群臣們因為胡廣的死,現在人人自危,擔心十常侍今後會報復他們,也沒人願意出頭,開口提出反對意見。
因此,劉宏想了一下,便下令道:“命五官中郎將持節奉冊,贈以太傅、安樂鄉侯印綬,賜東園梓楠棺木,派謁者監護喪事,在光武帝的陵寢原陵為他營建墓地,諡號\"文恭\",以其子孫一人為郎中。”
如此高的追贈及葬禮規格,自從東漢中興之後,沒有一位人臣能與胡廣相比。
擱在以前,肯定有不少人反對,但現在都沒了那個心思,因此百官齊齊拜道:“陛下聖明!”
安排完胡廣的事情,天子又開口問道:“太傅薨逝,錄尚書事一職,諸卿可有建言?”
初置時稱\"領尚書事\"。錄尚書事並不是獨立的官職,常以它官兼領。是外部人員對尚書檯事務的干涉。
漢昭帝初立,大將軍霍光柄政,與金日磾、上官桀共領尚書事,是為此官之始。
東漢永平十八年(七五年),漢章帝初即位,以太傅趙熹、太
尉牟融並錄尚書事,用\"錄\"代\"領\"始此。
錄為總領之意。錄、領職事相近,而權位更重。
之後東漢每帝即位,常以三公、大將軍、太傅錄尚書事。
按照慣例,太尉李鹹,司空宗俱,司徒許栩三人之一,最有可能兼任這個職位。
面對如此誘人的權力,百官們也不再沉默,紛紛開口為自己的上官爭取。
“臣以為太尉李鹹,憲天心以教育,激垢濁以揚清,為國有賞,蓋有億兆之心,懿鑠之美,昭登於上,丕顯之化,宣聞於下。當任此職。”
“老臣卻以為司空宗俱,寬裕仁愛,覆載博大,研道知機,窮理盡性,凡聖哲之遺教,文武之未墜,罔有不綜。當任此職。”
“臣以為司徒許栩,寬裕足以容眾,和柔足以安物,剛毅足以威暴,體仁足以勸俗。能當此任此。”
……
吳詠看著面前爭得面紅耳赤的百官公卿們,屬實有點想笑。
結黨營私,打壓異己,好像是中國幾千年官場的慣例。
這些人因為忌憚某人的出色才華,就不與他出人投地之機會。
事實上封建王朝都是利用小人,牽制和制衡忠臣賢才,畢竟他們不是個個皇帝都有才學和高能力。很是忌憚賢臣功高蓋主,最後奪了他們江山。
這是舊時的朝代,一群權臣,皇親國戚們必然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