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二十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1章 熹平元年,人在漢末,種田起家,觀書二十載,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個通病。畢竟江山是這一群人認為的那樣,是屬於他們傢俬人的,你積功德,累積人氣想幹嘛?
排擠人才,
任用小人,也是歷代封建王朝的王道所驅使。
所謂的王道,就是他說了算,你說得再對,嘿嘿~!沒用
這個不用去一一列舉例子,畢竟歷朝都有此類典型人物存在。
這也是歷任封建王朝,其朝政腐敗,政令不開明,阻礙技術發展,科技還落後,人民數千年受其壓迫和剝削的根本原因所在。
所以不用奇怪,他們最終會自身沉沒在歷史時代,畢竟其存在的方式不科學,不人道,不文明事實上很野蠻殘暴,還帶來了潛規則一詞。
“今日先這樣,以後再議吧!”
劉宏有些意興闌珊地擺擺手,然後讓謁者宣佈退朝。
接下來數日,朝廷一直忙於胡廣的後事。
而四月下葬那天,胡廣的那些故吏,自公、卿、大夫、博士、議郎以下數百人,都穿著喪服前來會葬。
時間很快來到,五月,天子召群臣商議年號,定為熹平。
熹者,熱也,熾也,亮也。
平者,為平安,為炎光盛世平安之意。
自此,為熹平元年,建寧不再。
天子劉宏的本意是想讓天下人放心,他正在勵精圖治,努力改變時局。
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世道,恐怕只會越來越亂。
吳詠時常跟在天子身邊,可謂深有體會,他總覺得有一股暗流,在推波助瀾某件事情。
“這大漢的太平盛世,還能維持幾年?”
吳詠的心情,真是又憂,又愁。
憂的是朝堂上沒有名震天下的正直之臣,震懾宵
小。
愁的是自己年紀尚小,不知怎麼才能獨善其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