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二十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3章 冀州刺史劉焉,人在漢末,種田起家,觀書二十載,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渤海國,歸屬南皮刺史部管轄,東臨渤海,南鄰青州,北鄰幽州,都南皮。轄八城,有百姓十三萬二千三百八十九戶,人口有一百一十萬六千五百,可謂是一個非常富庶之地。
但劉悝對此並不知足,還經常鬧出事情。
桓帝時因為有天子劉志護著,沒人敢對他怎麼樣。
但現在他被天子劉宏所忌,又被人誣告想要陰謀篡位,劉悝的處境可想而知。
冀州刺史劉焉得到朝廷的詔令,就開始派兵將渤海王劉悝的府邸封鎖住,所有人都不得隨意進出。
劉焉,江夏郡人,先祖乃是漢景帝劉啟之子魯恭王劉餘。
雖然劉焉和劉悝都是宗室身份,但兩人的地位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因此劉焉也不敢隨意處置劉悝,而是將他圈禁起來,等待朝廷派人來審訊。
先前說過,西漢王莽篡位後,劉氏宗族的爵位特權被廢除,這引起了西漢皇族的不滿。他們紛紛起義反抗王莽的統治,而劉秀正式其中的一員,並最終得以重塑大漢江山。
劉秀起初依附於更始帝劉玄旗下,後來更始帝殺了劉秀的哥哥,而劉秀藉助機會外出河北地區,當然這是劉秀崛起的正式開始。
初到河北的劉秀勢力微弱,於是他與此地的勢力人物西漢宗室真定王達成聯姻同盟,而真定王侄女郭氏自然成了劉秀的第一任皇后。
此外劉秀也看到其他宗室遠支勢力的強大,他即位的第二年曾下詔:
“惟宗室列侯為王莽所廢,先靈無所依歸,朕甚愍之。其並復故國。若侯身已歿,屬所上其子孫見命尚書,封拜。”
劉秀如此之舉,便是拉攏有實力的宗室,以增加自己的實力。
後來隨著天下趨於太平,光武帝劉秀在建元十三年又下詔:“長沙王 興、真定王得、河間王邵、中山王茂,皆襲爵為王,不應經義。其以興為臨湘侯,得為真定侯,邵為樂成侯,茂為單父侯。”
如果查詢這四位宗室王爺會發現,他們有著共同的祖先西漢的漢景帝。劉秀削藩的根據正是諸位藩王與劉秀血緣關係超出五代,他們才被降封。
不過此次降封仍然讓一百三十七名遠支宗室獲得封侯。
同時劉秀的近支宗親也開始被封侯,並逐步晉封為王。
如此一升一降,宗室已有遠近之分了。
既然有了宗室有了遠近之分,那麼這些宗室的政治待遇自然也就不同。
建武二十四年,劉秀曾下詔有關單位重申“舊制阿附藩王法”。
阿附藩王之法是漢武帝鑑於劉安、劉賜謀反而設立針對限制藩王的法律。
四年之後劉秀之子沛王劉輔曾陷入一場官司,其賓客連坐被殺數千之眾。
在此事件之前,史書曾描繪當時近支藩王日常活動,“時禁網尚疏,諸王皆在京師,競脩名譽,爭禮四方賓客。”
大致意思是近支藩王大肆網羅賓客,以豐羽翼。東漢皇帝們自然不會忘了不遠的
“七國之亂”傷痛,更不用說開國的劉秀,阿附之法正是此種情況下頒佈。
此後的史書也不少打擊諸王事件。除了打擊近支諸王外,他們在經濟上還是挺照顧他們的,分封食邑,諸王兄弟封侯等措施。
由於“蘿蔔加大棒式”的政策,東漢諸王基本上也就成了吃喝玩樂的主。
至於西漢的遠支宗室,東漢政府主要以賞賜為主,但他們爵位的保障自然比近支宗室弱許多,被剝奪侯爵也是十分正常。
那麼又有人要問了,為什麼血緣關係疏遠,東漢仍然保障他們地位的呢?
那是因為儘管西漢時期多次打擊諸王,漢武帝的“推恩令”讓諸王勢力大削,但他們幾代於同一個地方居住,已形成以宗族聚集方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