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二十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7章 吳氏兄妹,人在漢末,種田起家,觀書二十載,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小昭姐姐,你弟弟真的是當今天子侍讀吳詠嗎?”
馬車中,一位十二三歲的少女,眨巴著一雙大眼睛,向成昭詢問道。
成昭伸手摸摸她頭,笑著說:“這豈能有假!我們可是剛從洛陽出來不久。”
“那你們為什麼要來吳郡啊?”少女猶如好奇寶寶般不停追問。
成昭想了一下,覺得沒什麼好隱瞞的,便開口道:“年初的時候,阿弟讓人去會稽郡的鄮縣去捕海魚。我們這次來就是為了看看成果如何。”
“呀!鄮縣那些海船都是你們家的啊!”另一位年紀稍長的少女驚呼一聲。
接著,她感嘆道:“你們剛來這裡,是不知道他們崛起有多快。僅僅用不到一年時間,他們憑藉大量的漁獲資源,幾乎霸佔了整個揚州的海貨貿易。”
成昭一愣,“我們今年都在洛陽,倒是不清楚這樣的事情。”
之後,三女又聊起了其他話題。
而在前方的另一輛馬車中,吳詠正與兩位少年交談。
他自洛陽離開後,之後便回到南陽的復望裡待了幾天,然後就馬不停歇地趕往鄮縣。
他想知道,伏牛山的那些寨民在舟山那塊地方經營的怎麼樣了。
對於後世吃慣了海產品的他,可是相當懷念。
即使身處洛陽,各種物資充足,但一月能吃到的海貨也是屈指可數。
不過當他們一行四人到達吳縣時,吳詠又特意停留幾日,泛舟遊玩。
漢永建四年(一二九年),揚州治
所會稽以西分設吳郡,吳郡下屬吳縣、餘杭、無錫,富春等縣。
吳縣,就是後世的蘇州。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既然路過了,吳詠也不想錯過這等美景。
此時蘇州的自然景色,尚未遭到人類的過度破壞,當真是猶如人間仙境一般。
成昭還是第一次這麼放鬆遊玩,幾日下來,頗有些戀戀不捨。
但吳詠還有要事要做,不能在此停留太久。於是一行人便隨著商隊一起出行。
此時,大漢全境共設十三州,合計一百零五個郡國。
與身處中原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的司州、豫州、冀州、兗州、徐州、青州不同,長江以南的荊州和揚州,水路交錯,地廣人稀。
而與荊揚二州相鄰的益州和交州,州郡內更是遍佈瘟疫毒蟲的崇山峻嶺,不適合人類居住。
此時的荊揚二州,氣候溫暖,農作物一年多熟,加之洛陽官宦爭權奪勢,政令不通,官府權威不復,州郡內可謂盜匪四起。
尋常百姓可不敢一個人趕路,他們都是跟隨商隊一起,避免遇上盜匪謀財害命。
行途中,商賈們都被吳詠的氣質所攝,自然不敢靠的太近。
當然凡事總有例外,有人偏偏就不信邪,幾次三番想與吳詠攀談。
出門在外,吳詠也不想太過不近人情,於是就跟這人聊了起來。
交談中,吳詠也知道了這人的來歷。
原來此人叫吳睦,字熊慶。父親名為吳輝,字光修,曾為漢奉車校
尉,丹陽太守。
按理說吳睦也算是世家子弟了,不應該這樣寒酸。
不過天有不測風雲,吳睦父母都是早逝,留下一家兄妹五個,靠著父母留下的餘財,相依為命多年。
如今長兄吳晟(字允承)繼承了家業,有了自己的家庭。
吳睦不想寄人籬下,便帶著三位弟妹,離開了吳縣。
此次兄妹四人去餘杭,乃是投奔叔父吳惴。
吳詠得知他的情況,很是佩服他的為人,也就沒對他隱瞞自己的身份。
“你是當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