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二十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3章 三月杏華盛,人在漢末,種田起家,觀書二十載,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春暖花開,正是最美的時節,也讓人容易忘記時間的流逝。
自從那日吳詠從任老三手中得到那些種子後,又是數日過去。
這些天他幾乎全部的心思都花費在種植這些種子上面,每日流連於田間地頭,人都曬黑了許多。
其實不光是他,很多鄉親也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整天都在田間勞作,飯都來不及吃上一口。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百姓人家一年的收成全指望這春種了,都是自家的田地,沒有人敢偷懶耍滑。
復望裡有百戶人家,每戶人家都有百畝田,就算是十口之家,僅靠人力,也是種不過來這百畝田的。
時下還沒有精耕細作一說,種田都比較粗放,種植效益自然也不太好。
俗語有云:三月杏華盛,農人候時種。
因此家家戶戶根據自身需要將自家田地規劃成幾個區域,根據時間的不同,而種植不同的作物,以求達到最大的收益。
比如一月雨水後,糧食作物就可種春麥、豌豆,一直可以種植到二月末。這期間還可種植瓠瓜、芥菜、春葵、蔥、蒜等蔬菜作物。
尤其是到了三月穀雨之後,可種秔稻及稙禾、苴麻、胡豆、胡麻,大豆等作物,尤其是經濟作物蓼藍,也是時下百姓三月最喜歡種植的一種。
其實三月又稱為蠶月,《詩·豳風·七月》有記載:“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女桑。”
在周朝,三月採桑養蠶發展成為了一種禮制,這就是親蠶禮,是由皇后率領眾嬪妃祭拜蠶神嫘祖,皇后親自採桑喂蠶,以鼓勵婦人們勤於紡織。
後世的三八節,也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鼓勵婦人勞動。
今日晴空萬里,吳詠騎著馬悠哉悠哉地奔走在小道上,今日他起得有些晚了,等吃過早飯,才出家門。
農田一望無際,抬眼看去,田裡盡是彎腰種田的鄉親們。雖然隔得有些遠,看不清他們的面容,但從他們不時抬袖擦汗的動作來看,想來是十分辛苦勞累吧。
吳詠騎在馬背上想著心事,渾然不知胯下的棗紅馬卻不知不覺來到一株槐樹下。
這時吳詠耳邊突然傳來一陣叫罵:“你都是成家的人了,這點農活都還幹不來,真是白吃這麼多年的乾飯,養個騾子都比你有用!”
吳詠回過神來,往前一看,竟然是朱旺父子。
此時朱旺被朱父訓斥,明顯有些不服氣,大聲嚷嚷道:“我本來是想出錢請人來耕種咱家的地,但是你非要自己種田,還拉著我一起來。這種田一年,累死累活,又能有多少收入!我這些天給人家做宴席,每日都不少於一百錢的收入,可比種田輕鬆多了。”
“你,你……”朱父指著朱旺哆嗦半出一句完整的話來,“你是要氣死我啊!”
朱旺見自己把父親氣得夠嗆,也不敢頂嘴了,聳搭著腦袋,向兩邊瞥去,正巧看到吳詠騎馬過來,立刻就來了精神,朝吳詠那邊大聲喊道:“吳詠,你來找我可是有事?我這就跟你一起回去。”
“我只是路過這裡,一會還要種我家的地呢,可不是來找你的。”吳詠嘿嘿笑道。
朱旺頓時如洩了氣的皮球一樣,有氣無力地開口道:“種地有什麼好的,不僅累,還掙得少,哪有咱們去給人家做宴席逍遙快活。不僅有錢拿,還可以敞開了吃,想吃多少吃多少,也沒人管。”
他這話一說完,就再次把朱父的火氣點起來了。
只見朱父朝著朱旺的後腦勺就是一巴掌,然後又踹了他一腳,這才怒吼道:“我怎麼生了一個你這麼個玩意,一天天地就知道好吃懶做,不想著守好自家的祖業,就知道異想天開。你也不想想,你給人家做宴席,還能做一輩子不成!”
“那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