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二十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4章 振贍九族,人在漢末,種田起家,觀書二十載,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唐、宋以後,九族古文說在國家法律中獲得正式確認,其中明、清兩代的律令規定,九族專指父宗。

直到近代才有九族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的說法,說是這樣才滿足了封建統治者利用血緣姻親關係實現對本階級及整個社會最大限度控制的需要。

見吳詠不說話,卓文宣以為他是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於是語氣緩和道:“個人與鄉里宗族不可分割,仕宦之途在鄉里,進身之途在操行。你不要為了眼前的一點利益,而捨棄了名望,這才是你以後安身立命的根本。”

接著他又對吳詠解釋道:“你以為鄉三老有得公為什麼帶親族來找你家借糧,還不是為你傳名,讓你以後的仕途更通達一些。”

吳詠這才恍然,他真是誤會有得公了,以為他是來趁火打劫呢,沒想到卻是來幫自己。時下沒有科舉一說,官吏都是透過舉孝廉選拔,如何才能被舉薦,那就是在鄉里有一定的名望。

想到這裡,他又想到後世《顏氏家訓》中兩段記錄。

《顏氏家訓·治家篇》中有這樣一段話:“世間名士,但務寬仁,至於飲食餉饋,僮僕減損,施惠然諾,妻子節量,狎侮賓客,侵耗鄉黨,此亦為家之巨蠹矣。”

《顏氏家訓·止足篇》記載:“常以二十口家,奴婢盛多,不可出二十人,良田十頃,室堂才避風雨,車馬僅代杖策,蓄財數萬,以擬吉凶急速,不啻此者,以義散之,不至此者,勿非道求之。”

由此看來,對於宗族、賓客、鄉黨的振贍在世人的眼中已經成為一個獲取名望的渠道。

時下鄉里社會結構單一,人際關係密切,為了實現對周邊社會的影響和控制,人們通常對自身的聲望頗為關注。

對於實施賑濟者而言,將所得錢財散於九族之中,固然在經濟上蒙受了損失,卻可獲致良好的聲譽。

而這種良好的聲譽,直接讓賑濟者,可以朝廷在選拔人才時,優先錄用。

想到這裡,吳詠突然又想到這以後漢末三國的群雄,好像就是由於平時力行賑濟,深得人心。這才在面臨危局時,這些人往往能夠振臂一呼,應者雲集,在極短的時間之內便集結起一支由宗親和鄉黨組成的隊伍。

看來自己要想在這以後的亂世中生存下去,名聲是必不可少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局街頭算卦,系統開啟不朽宗門

行在

法師的人生模擬器

紅眼的大灰兔

金劍悍宇行

肖金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