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二十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1章 三月三 ,種瓜點豆,人在漢末,種田起家,觀書二十載,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起過來了,也想漲漲見識。”

吳詠這下好奇了,從他穿越以來,每次遇到問題都是向朱裡典請教,好像就沒有他不知道的。

別看朱裡典只是相當後世的一個村長,其實他的職責是很大的。不僅要替朝廷管理復望裡,還要維持鄉里的繁榮昌盛,這就要求他必須有大量的知識儲備。

就像釀酒和制草藥,普通百姓哪懂這些!

現在連朱裡典都不認識這些種子,吳詠覺得他也未必能認出,不過他有一個系統,只要是他摸過的東西,系統商城就會解鎖,到時自會知道這是什麼種子。

於是吳詠也不多說,接過任老三手中的大布袋,從裡面掏出各種小的布袋來。最後一數,好傢伙,竟有八個之多,難道這些真的都是瓜種?

若是在後世的時候,吳詠還能相信有這麼多種瓜,可是現在是漢代啊,按照他知道的那些史料,此時很多品種應該還沒傳過來。

就比如南瓜和筍瓜,原產地都是美洲大陸,要等大航海之後才會從那邊流傳開來。

帶著這樣的疑問,吳詠先開啟一個小布袋,是冬瓜的種子,話說這冬瓜也是春三月開始種的嗎?怪不得這傢伙可以長這麼大,原來是經過了這麼長時間的生長啊!

不過他還沒開口,朱裡典就解釋道:“這是白瓜,《本經》有記載,經霜後,皮上白如粉塗,其子亦白,故又名白冬瓜。”

吳詠還是第一次聽說冬瓜叫白瓜的說法,不過確實如朱裡典說的,冬瓜先是青色,長成後變成白色。

接著吳詠開啟第二個小布袋,是甜瓜的種子。

“這是甜瓜,又名香瓜,《本經》記載其果梗,也就是瓜蒂,可入藥。”

好吧,吳詠又漲知識了,後世之人都是吃瓜,很少有人去注意它的果梗。

吳詠開啟第三個小布袋,是瓠瓜的種子。

“這是瓠瓜,又名壺盧,《幽風》雲:‘七月食瓜,八月斷壺’,可做水瓢用。”

葫蘆啊,吳詠知道了,後世還專門演化出匏藝,就是用預先製作好的模具套在幼小的葫蘆上使葫蘆按照模具生長,長出各種奇形怪狀,可是收割了不少人。

其實吳詠不知道的是,朱裡典說的“壺盧”,與他印象中的葫蘆並不是一回事。

接著,吳詠開啟第四個小布袋,是黃瓜的種子。

這時朱裡典也不開口了,他確實不知道這個種子,眾人都看著吳詠,想聽他的解釋。

吳詠笑道:“這是黃瓜,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來的種子。”

眾人一愣,朱裡典有些疑惑地問道:“我記得張騫出使西域時,沒有帶回這個黃瓜的種子啊!倒是有一個叫胡瓜的,果實呈長圓形或圓柱形,熟時黃綠色,表面粗糙。”

這回輪到吳詠愣住了,這時他才想起,後世的一個記載。

相傳黃瓜的原名叫胡瓜,可建立後趙的石勒本是入塞的羯族人,也被叫作胡人。所以他建國之後就明令禁止,無論說話還是做文章都不能出現“胡”字,否則一律斬首。

有一次石勒在朝會上故意指著一碟胡瓜問大臣樊坦:“此為何物?”

樊坦知道皇帝是故意考量,他便說:“紫案佳餚,銀盃綠茶,金樽甘露,玉盤黃瓜。”

從此胡瓜不得不改名為黃瓜,一直被後人延續。

想到這,吳詠嘿嘿一笑道:“就是此物,叔父果然博聞強記,沒見過的東西,也能瞭然於胸。”

說著,開啟第五個小布袋,開口道:“這是西瓜的種子,也是西域傳來的瓜。果實大型,近於球形或橢圓形,肉質,汁多,果皮光滑,色澤及紋飾各式。夏季吃起來最是消渴。”

朱裡典皺著眉頭思索一下,然後有些不確定地開口道:“我聽說東南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修仙面板開始

遙村

惑道惡善輪迴

藥知中醫寫玄幻

一等梟妃:廢材妖孽小姐

朱隨

人在漢末,種田起家

觀書二十載

聊天群:群員?是人族的希望?

落花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