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二十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1章 三月三 ,種瓜點豆,人在漢末,種田起家,觀書二十載,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區有百姓種植寒瓜,與你所描述的倒是一致,可是寒瓜並不是從西域傳過來,而是從海上的已程不國傳來。”
“額,或許是吧,不管叫西瓜,還是寒瓜,反正都是一個品種,叔父不必糾結。”吳詠也不想與他爭辯。
後世的國人還一直爭論這西瓜到底是從“陸上絲綢之路”傳入,還是從“海上絲綢之路”傳入,這有何意義?還不如多吃幾塊瓜呢。
接下來,吳詠開啟第六個小布袋,他眼睛一亮,這可是好東西啊!
“這是絲瓜的種子,果實圓柱狀,直或稍彎,表面平滑,通常有深色縱條紋,未熟時果肉鮮嫩,不過成熟後果肉乾燥,裡面呈網狀纖維,可以用來刷洗物品。”
絲瓜瓤可是一件神器啊,經過開水燙過後,可用於洗臉,去油控油,清潔徹底,面部長有青春痘的可用絲瓜瓤進行清洗,新鮮的效果更佳,也可用作身體清潔。
他小的時候在鄉下農村,經常用到的就是這個。不過後來到大城市後,由於情懷的關係,也在超市中買過絲瓜瓤,不清楚為什麼,看上去很白很好看,卻一點不好用。
吳詠沒想到今日可以看到絲瓜的種子,這可給了他一個驚喜。他自己就是農林專業的,知道這絲瓜系由印 度傳入,但不能確定是哪個時代傳入中國的。很多專家也證明,唐朝以前的文獻未見有絲瓜的記載。在宋代就已傳到中國。自明代以來,絲瓜迅速傳播。
想著這些有的沒的,吳詠的心情更加期待起來。接下來兩個小布袋中的種子也確實給他一個大驚喜。
一袋是棉花的種子,另一袋是甜菜的種子。
這兩個可是吳詠夢寐以求的東西,在這沒有工業化的古代,棉花的大用處自然不明而喻。
人性喜甜,不過古代卻一直缺糖。
而甜菜更是製糖的重要原料,可以這麼說,有了糖,你在古代就可以橫著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