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二十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8章 榆莢和槐樹,人在漢末,種田起家,觀書二十載,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然不能食用,但卻可以作為染料,染出來的黃色,不僅色彩亮麗,而且多年不褪色,深受布商的喜愛。”
頓了一下,又道:“周朝時宮廷外種有三棵槐樹,當朝三公朝見天子時,都是站在槐樹下面。今人因此多用三槐比喻三公,這槐樹便成為身份地位的象徵。而‘槐’,通‘懷’,有望懷的意思,當下的人們對槐樹有一種很深的情感。這你以後會慢慢了解到的。”
說到這,朱裡典又問吳詠來此,除了討要清酒,是否還有其他的事情。
吳詠一拍腦袋,笑道:“差點把正事忘了,侄兒今日發明一種榆莢的新吃法,來此主要是為了這事,討要清酒倒是其次。”
接下來吳詠說了榆莢的做法,朱裡典也流露出感興趣的神態來。
待吳詠說完,朱裡典想了一下,還是指點吳詠道:“你以後若是有閒暇的時間,不妨多看看一些雜書,你現在神智大開,學習不一定要侷限於五經的內容。雜書可以更好地幫助你開拓眼界。”
吳詠點點頭,接著朱裡典便給了吳詠一份竹簡,吳詠翻看一下,上面竟然寫的是榆樹的戰略作用。
吳詠粗略翻看一下,上面寫的是邊疆有個榆關的地方,因為有大量榆樹的存在,每年給朝廷節約不少的開支。
上面寫道:榆樹枝幹錯綜複雜,在開闊的地方種植榆樹,可以有效阻止匈奴人進犯邊疆。
而且榆樹葉是很好的畜牧飼料,在有戰事的時候可以採摘餵給馬匹吃,是一種非常便捷,也很節省人力物力的方法。
上面還寫道:不僅榆莢可食用,榆樹皮在災年的時候也可以充當食物來源。尤其在戰爭頻發的邊關地區,如果軍隊裡的糧草供應不及時,榆樹皮也可以救活軍士的性命。
還有一點,就是榆樹的果實、樹皮、葉子和根部都可以入藥,具有很好的止血功效,這對於和匈奴人作戰的將士們來說就很關鍵了,完全可以就地取材,不知能救助到多少士兵呢,也為朝廷節省了開支。
榆樹的這些特點都是其他樹木所不具備的,因此建議朝廷在邊塞大量種植榆樹。
竹簡的最後一列上面竟然還寫著榆子醬做法,“作榆子醬法:治榆子人一升,搗末,篩之。清酒一升,醬五升,合和。 一月可食之。”
看完這些,吳詠真是見識到了古人智慧,這是充分做到了天人合一啊!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