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二十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2章 何謂蒙學,人在漢末,種田起家,觀書二十載,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四民月令》有云:農事未起,命成童以上入太學,學《五經》;師法求備,勿讀書傳。硯冰釋,命幼童入小學,學篇章。”

朝食之後,吳詠帶著何蓮、成昭及兩位幼妹何葉何草一起去裡中的蒙學學堂,路上吳詠問起這時的教育是怎樣的。

一行人就何蓮年紀最大,便開口回答吳詠問題。

吳詠聽後,疑惑問道:“什麼是五經?”

他感覺自己好像在後世聽過五經的名字,但又怕和記憶中的不一樣,於是問向何蓮。

“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部經典之作。”何蓮想也不想回答道。

吳詠聽後,心下暗想:“這不就是後世提到的詩書禮易春秋嘛。沒想到這時就有五經了,後世這五經加上四書可是傳承了二千多年。”

不過他還有一個疑問,於是便開口問何蓮:“這成童和幼童是怎樣區分的?”

這時不用何蓮回答,成昭插話道:“幼童是九到十四歲,讀五年蒙學。成童是十五到十九歲,男子可以去太學進習五年。

等到年十九,男子見正而冠。冠後,再讀一年太學,五經的研習就足夠了,再往後,就不需要老師教導,全靠自己讀書開悟了。”

聽了成昭的話,再根據記憶中的資料,吳詠頓時明悟,時下兒童到了十五歲以後是成童。而這時朝廷的規定是,成童之歲,即掛輕徭。

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把頭髮束起來盤在頭頂,簡稱束髮。當然這束髮之後,也就是表明自己的身份,今後不再是一個吃閒飯的人了。

如那些家裡經濟比較寬裕的,成童之後就可以去入太學進行研習。

不過這太學一般都在縣城中,時下去縣城讀書,可不是普通百姓的子女能做到的。這其中的不僅開銷很大,而且還要有一定的社會關係,畢竟一縣之地就一所太學,不是誰想讀書就可以進去的。

能進到太學讀書的成童,接下來就是五年的讀書生涯。不能進入太學的成童,就和普通的百姓家子女一樣,結婚生子,傳宗接代。

還有那些家境不好的成童,男子束髮之後就要為家裡的生計而出力,他們之中絕大多很快會結婚生子,接下來一生都要為生計奔波。

成童之後,男子還有多種選擇,而女子就不一樣了,等待她們的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嫁人。

女子成童之後,即十五歲的時候就要舉行成年禮,稱作“及笄“,“笄“是簪子,盤髮結笄,表示成人了。而舉行完笄禮之後,女子就可以出嫁了。

如果這時有女子說我不嫁,那可由不得你。官府規定女子超過十五歲後仍未嫁人,那麼每年她就要額外向朝廷繳納六百錢的罰款。

要知道,時下這六百錢其實還是有著相當的購買力的,普通百姓一年的收入才五千錢。

如果一個普通的百姓因為自己家的女兒遲遲不能嫁人而遭到罰款的話,那可是非常的不願意的,因此時下的百姓在女兒十五歲之前就已經尋好婆家,一方面為女兒找到一個相對合適的歸宿,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官府對於自己的處罰。

想到這裡,吳詠又想到何蓮的身世。何父是突發疾病逝世的,因此還沒來得及給何蓮定下親事,這也是何蓮會被叔伯趕出來的主要原因。

因為再過不久何蓮就到了及笄之年,要交稅了。有人就該問了,嫁出去不就得了,幹嘛非得把人趕出來。

時下的人比較重孝道,父母去世,子女是有守孝三年的規矩,守孝期間是不能談婚論嫁的。

這時吳詠突然想到,好像在漢代,女子也是可以蒙學的啊,於是也沒在意身邊跟著的四人都是女孩子,就不由自主地問了出來。

何蓮白了他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修仙面板開始

遙村

惑道惡善輪迴

藥知中醫寫玄幻

一等梟妃:廢材妖孽小姐

朱隨

人在漢末,種田起家

觀書二十載

聊天群:群員?是人族的希望?

落花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