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二十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9章 別有用心,人在漢末,種田起家,觀書二十載,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背地裡肯定另有其人。”
說著,他又嘆息道:“本王與渤海王以前有數面之緣,當本王見到二女的一瞬間,就知道她二人乃是渤海王的女兒。不過本王那時也不確定,畢竟天下相像之人何其多,於是就詐了你們一下,不成想你們的反應,還真的如本王猜測的一樣。”
吳詠和劉蘊面面相覷起來,他們畢竟還年幼,完全沒想到劉寵會以諸侯王的身邊詐他們。
於是吳詠連連拱手,苦笑說:“大王真是心思縝密,小子心服口服。”
劉寵擺擺手,嘆息道:“渤海王真
是可惜了,若是他能堅持下去,未嘗沒有另一個局面,也不必落個國破家亡的下場。”
劉蘊和劉藍急忙拜倒在地,哭泣說:“還請陳王叔父為我們姊妹做主。”
劉寵沉默了一會,隨即搖了搖頭,“抱歉,本王現在對你們家的事情也是無能為力。”
姊妹倆都有些失望,劉蘊更是大聲喊道:
“陳王叔父,我父王在世時,曾言你這人什麼都好,可你太瞻前顧後了,漢室衰微,朝局動盪,宦官當政,誣陷忠臣,這個時候你應當挺身而出,扛起匡扶漢室的大旗,剷除奸邪。如今漢室已到了最危急的時刻,四百年大漢基業,危在旦夕,懸於一線,王叔你還在猶豫什麼。”
陳國經過數代陳王的勵精圖治,可謂是在眾多漢室封國中,最富庶的一個。
劉寵能力很強,他本想當一個清清白白的忠耿‘閒王’,因為他是漢家的宗親,他不想惹人懷疑。
可是渤海王劉悝,被宦官王甫誣陷謀反,逼的入獄自殺,這件事,對劉寵觸動很深。
他對漢室的衰落痛心疾首,想著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雖然一直呆在陳國,可劉寵無時無刻不為漢室的前景憂心如焚。
為此,他不惜冒著巨大的風險,帶領信得過的屬臣來祭祀天神。
可是這些他並不能對外人說,他也擔心遭到天子劉宏的責難。
見劉寵還不表態,劉蘊繼續說:“別人都說陳王叔父如何愛民如子,如何
治理有方,是難得的明主,難道就忍心看著宦官禍亂天下嗎?”
劉寵神色複雜的搖搖頭,“無須多言,本王只能在暗中幫助你們復仇。”
劉蘊聞言,雖然有些失望,但總比陳王什麼都承諾要好,於是再次拜倒說:“侄女相信陳王叔父的心跟漢室是始終連在一起的,不能坐視不管。”
接下來,大殿的氣氛有些沉重,眾人都在默默想著心事,也無人在此時站出來敬酒。
吳詠隨意吃了一些食物,便向陳王劉寵提出告辭。
劉寵並未多做挽留,而是讓國相魏愔替自己送吳詠等人一番。
不一會,魏愔回到大殿,卻被告知劉寵在書房召見他。於是辭別同僚,匆匆來到書房。
此時劉寵正練習字帖,見魏愔進來,他頭也不抬問道:“國相以為吳詠如何?可有拉攏的把握?”
前文說過所謂的國相,其實就是諸侯國裡的丞相,主管這諸侯國的一切政事。
諸侯王基本上不管事,因為沒有兵權,也沒有行政權,只有一個收稅的權利。
從漢武帝推行推恩令開始,漢室的諸侯王就一直比較弱,而且實際權力越來越差。
到了劉寵這種漢末的諸侯王,基本上已經沒有什麼權力了,劉寵也是漢末眾多幾十個諸侯國裡,唯一一個混得風生水起的。
劉備,劉表,劉岱,劉繇等人,雖然都是漢室宗親,但是他們都不是諸侯王,正因為他們是不是諸侯王,所以他們能
夠在朝廷裡當上封疆大吏。
反觀那些漢末的諸侯國,都是寂寂無名之輩,甚至在三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