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二十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3章 賓客盈門,人在漢末,種田起家,觀書二十載,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七月七,乞巧日,又恰逢休沐。兩府皆是賓客盈門,座無虛席。
按照之前的計劃,今日便請兩府幕僚並下屬官吏等賓客,可是登門拜壽的賓客比肩接踵,紛至沓來,遠遠超出眾人預估的人數。
今日雖開大門,迎賓接待的人,卻都是兩府家僕婢女。
吳詠跟著朱垣一起在大廳會見賓客,他總結一下,今日來的客人大抵可分為三類,一是洛陽各府的門客,二是官兵戍卒,三是各地上計吏。
吳詠一開始也不明白這些人因何到來,直到朱垣笑著解說一遍後,他才知道箇中緣由。
說起門客,流傳最廣的莫過於孟嘗君,收攬門下食客三千。在古代很多有權勢的人都比較喜歡在即的家中收攬門客。
在春秋戰國以前,門客是作為權貴世家財富和地位的象徵,其實際作用相當於後世八九十年代香港的“馬仔”,而到了戰國時期,由於社會動盪,為維護自己的地位,以便在朝堂上佔有一席之地,門客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出謀劃策就成了主力因素。
權貴世家養門客都是有明確目的,或是突顯自己的身份、地位和財富情況之好,或是儲備人才,以備不時之需,再或是為了得到一個好的名聲。
而甘願為門客的人,大多出身中下層的階級,他們想憑藉自己的努力與實力,脫離了原定的社會關係,攀升更高的階層,來實現自己的價值。
但是隨著時代發展,制度的不斷完善,到了東漢時期,門客的作用也發生巨大的變化。
所謂權力所在之處,總少不了趨炎附勢之徒,他們如蒼蠅逐臭一般奔走於豪強之門。洛陽作為帝都,自然聚集不少豪門權貴,他們的周圍自然吸引了大量的門客。這些人,或者屬於“幫閒”一族,陪同權貴附庸風雅,或者幫助權貴聚斂財富,打擊政敵。
不僅豪門權貴如此,自漢順帝以後,外戚宦官輪流專權,他們所豢養的門客更多,不少人因攀附他們而封官晉爵。這就導致了時下的洛陽聚集了大量甘願為門客的人,他們大多是拋棄家業,來洛陽謀生,期待一朝魚躍龍門,衣錦還鄉。
當然這些門客並非全部都是趨炎附勢之徒,裡面也有許多有真才實學而鬱郁不得志的人存在,他們期待能得遇明主,一展平生抱負。
因此,這些人聽聞這兩日鬲候府盛大的壽誕場面,大多料定吳詠今後一定會成為朝廷棟樑之材,便千方百計混進鬲候府,想在吳詠面前露個面。
說完洛陽各府的門客,接下來談談洛陽城的官兵戍卒。
洛陽是帝都所在,又因其地理位置極其特殊,吳天險可守,當然是軍事防備的重心。早在光武帝劉秀建國之初,就在洛陽駐有重兵。順帝以後,政治腐敗,又天災不斷,社會開始動盪不安,各地不斷有流民衝擊官府,洛陽周圍更是大軍雲集。
其中在官制設定中與守衛京城相關的二千石級官員就有一二十人之多。比如光祿勳所屬的就有五官中郎將、左中郎將、右中郎將、虎賁中郎將、羽林中郎將、騎都尉等。更別說那些將軍、司馬、校尉等直屬軍隊要職。
只是吳詠聽說的駐軍就有:衛尉所屬南宮衛士令統轄衛士五百三十七人,北宮衛士令統轄衛士四百七十一人,右都候統轄衛士四百一十六人,左都候統轄衛士三百八十三人,各宮門衛士總計六百三十九人;執金吾所屬七百二十人;北軍中候所屬屯騎校尉統轄七百人,越騎校尉統轄七百人,步兵校尉統轄七百人,長水校尉統轄七百三十人,射聲校尉統轄七百人。
這些官兵戍卒,有些是邊疆的勇武之士,有些是各地挑選出來的精壯,還有些是權貴世家子弟,他們之所以選擇今日來賀壽,一部分是因為與五姓家族有舊,二是因為吳詠。
這次並不是因為吳詠天子侍讀的身份,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