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二十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7章 安置計劃,人在漢末,種田起家,觀書二十載,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眼看夜幕就要降臨,吳詠不得不大聲說道:“諸位叔伯兄弟、姑嫂姊妹,今日天色已晚,為了大傢伙的安全著想,小子就不邀請你們進入裡中休息了。”
“不過請你們放心,待會我會跟此處裡典商議,先提供一些吃食。有需要衣服被褥的,也提前跟我說,我先找裡中鄉親借一些!總之,大家也請放寬心,我吳詠說道做到,絕對不會讓一個人因為飢餓而出事。”
頓了,吳詠繼續說道:
“但是有一點,你們必須要聽從我的安排,不得被那些別有用心的人,挑撥生事,否則的話,我會將生事之人驅逐出這裡!”
聽完吳詠的話,流民群雖然略有失望,但是仍然有意外之喜。
雖然不能進復望裡,不過至少今日能領到吃食,不必餓肚子了。
更重要的是,有吳詠的承諾,明日之後,他們也有了著落,不需要繼續流浪下去!
下面的流民交流了一番,很快便將吳詠提出的條件答應了下來。
其實這也不算什麼條件,他們能在發生災禍時,第一時間從家鄉逃離,可見都是聰明之人,而且他們現在大多都是拖家帶口,也不想生事。
之後,吳詠讓他們以家庭為單位統計一下人數,沒想到流民群竟然嫌這樣統計太慢,讓吳詠將竹木簡和墨筆分下去,由他們自己寫。
說實話,吳詠還真是低估了這時人們的識字率!
他原本以為古人大多都不識字,卻沒想到被現實拍拍打臉。
鬱悶過後,吳詠擔心他們誤報人數,特意強調道:“大家都如實填寫,這不僅關係到你們以後能否吃飽,還關係到分住處。”
這時有個老者呵呵笑道:“小郎君放心,不會有人亂寫的,咱們雖然都是流民,但也是懂禮儀知羞恥之人。”
吳詠朝他拱拱手,見沒自己什麼事了,就下了馬車,擠出人群,回到裡中。
眾人見他平安歸來,都鬆了口氣,同時欽佩他的勇氣。
吳詠卻像沒事人一樣,笑道:“真是奇了,這些流民竟然大多都是識字的!”
朱裡典看他一眼,搖頭嘆道:“這有什麼稀奇的,他們成為流民之前,想必也是跟我們一樣,安居樂業!你看咱們復望裡,無論男女老少,自幼都在裡中蒙學讀書,有哪個是不識些字的。”
說完,又看了吳詠身邊的成昭一眼,“你問問小昭,你渾噩那些年,她可沒少領你去蒙學讀書。”
吳詠搜尋一下記憶,還真是這樣,只是當時他處於痴傻狀態,根本記不住學的什麼。
朱裡典看他在苦思冥想,苦笑道:“你空閒下來,還是到蒙學多讀些書。”
吳詠有些尷尬,他都不記得這是第幾個人跟他這樣說了。
這時李黃過來,問吳詠有什麼打算。
吳詠也沒隱瞞,就說了要用這些開荒種田、挖塘養魚和開山種果。
眾人聽後,不禁面面相覷起來。最終還是李黃開口問道:“賢侄,你可知你做的這些完全是無用功,這些事就算做出來,可是沒有數年的打理,根本不會有收成。”
吳詠總不能告訴他們,過不幾年就會出現大面積災荒,他這是提前打算。
想了想,吳詠還是委婉地說道:“不知諸位長輩可否感覺到,最近幾年天氣越來越反常?”
李黃眼神一凝,“賢侄,這是何意?”
吳詠笑笑。“小子這是居安思危吧,今日看到這些流民,突然就想到以後若是宛城也遭了災,多些吃的,也可給自己留條後路。”
李黃仔細觀察吳詠的一會,也跟著笑道:“怪不得你要接濟這些流民,原來是存了這樣的心思。用流民開荒地、挖魚塘、種果樹,幾年後也多了一種額外的財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