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翔大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四十九章 女媧五,乘風界水,皓翔大叔,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和造人和補天神話相比,女媧女皇之治神話的文學移位過程最為滯澀,無繁榮而近夭折。這一強烈的反差說明神話在其走向文學的移位過程中,其移位的程度是要受到各種社會因素限制和制約的。
在女媧神話中,記載的內容比較模糊。首先引起人們注意的當是著名的“三皇”之說。
例如東漢王符《潛夫論》認為:“世傳三皇五帝,多以為伏羲神農為三皇。其一者或曰遂人或曰祝融或曰女媧。其是與非未可知也。”說明東漢之前關於“三皇”的說法至少有三種。那麼女媧緣何能夠取得三皇的尊位,她後來緣何又被排除三皇之外,這個變化與其文學移位的程度有何關聯,都是很有意思的問題。
有關女媧為女皇的說法,現有較早的材料是西漢時期《淮南子·覽冥訓》載:“伏羲、女媧不設法度,而以至德遺於後世。何則?至虛無純一,而不喋苛事也。”這裡沒有明確女媧是什麼身份,但她能和伏羲並列,且屬於能否“設法度”和“遺至德”的人物,顯然已經暗示出其女王的地位。與《淮南子》大約同時代的《詩含神霧》的記載可為佐證:“含始吞赤珠,刻曰:玉英生漢皇,後赤龍感女媧,劉季興也。”這個著名的劉邦誕生的故事似乎也暗示出女媧的至尊地位。
也許是還有其它亡佚材料,也許是根據以上材料的推測,不久就出現了對女媧是三皇之一的猜測和坐實。應劭《風俗通義》引用《春秋運鬥樞》:“伏羲、女媧、神農,是三皇也。”鄭玄則明確指出女媧是三皇之一:“女媧,三皇承宓戲者。”這種觀念到了南北朝時期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既定的事實——女媧已經成為社會上人們約定俗成的女皇的符號或代稱。
《北齊書》載:“又太后之被幽也,珽欲以陸媼為太后,撰魏帝皇太后故事,為太姬言之。謂人曰:‘太姬雖雲婦人,實是雄傑,女媧已來無有也。’”
唐代之前女媧能夠取得如此至高無上的地位,究其歷史文化根源,女媧造人造物以及補天濟世的傳說,都是其神話殘餘。女媧進入“三皇”之列是合乎歷史本來面目的。
甚至有理由作出這樣的臆測,女媧當年在先民心目中的地位,可能比人們當今的瞭解和認識要較高。對於甲骨卜辭中有關祭“東母”和“西母”的記載,過去一般將其解釋為日月之神。現代有人從原始的二方位空間意識出發,將東母西母分別解釋為女媧和西王母。從女媧在遠古時期曾經有過的“三皇”地位和母系社會女神的普遍地位來看,這種說法是可以相信的。
司馬貞《補史記》載:“女媧氏亦風性,蛇身人首,有神聖之德,代宓犧立號曰女希氏。無革造,惟作笙簧,故《易》不載。不承五運,一曰女媧亦木德王。蓋宓犧之後,已經數世,金木輪環,週而復始。特舉女媧以其功高而充三皇,故頻木王也。”
鑑於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之前歷史的缺失,司馬貞以《三皇本紀》為其立傳。但其對三皇之一的女媧的態度,卻是承襲了漢代。
其次,他還用秦漢以來的“五德終始”說來解釋女媧被排除三皇之外的理由。按照他的解釋,自伏羲後經過了數代,金木水火土五德迴圈了一圈,所以輪到女媧時應該又是木德。然而女媧無論是摶土造人,還是煉石補天,都顯示出其土德的內質。所以女媧是“不承五運”。
類似的說法還有唐代丘光庭:鄭康成以伏羲、女媧、神農為三皇。宋均以遂人、伏羲、神農為三皇。《白虎通》以伏羲、神農、祝融為三皇。孔安國以伏羲、神農、黃帝為三皇。明曰:“女媧、遂人、祝融事經典未嘗以帝皇言之,又不承五行之運。蓋霸而不王者也。”
明周琦也認為:“女主之王天下,起自女媧。女媧在始立君之時,人道未明之日。今呂氏稱制在彝倫明正之日,非女媧時比也。變也不有王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