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翔大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三章 炎黃四,乘風界水,皓翔大叔,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20世紀初,顧頡剛在《與錢玄同先生論古史書》一文中說:“周代人心目中最古的人是禹,到孔子時有堯舜,到戰國時有黃帝神農,到秦有三皇,到漢以後有盤古等。”“黃帝之祀起於秦國,說不定黃帝即是“黃龍地螾”之類”。可見他認為黃帝是戰國時期才被造出來的,不是真實之歷史人物。何新在其《諸神的起源》裡重新論證了黃帝為神話人物而非歷史人物。首先,他考證了黃字的含義:“黃,《說文》指出其字從古文‘光’字,也讀作光字。實際上黃、光不僅古音相同,而且都有光的語義。《風俗通》說:‘黃,光也。’《釋名》說:‘黃,晃(日光)也。猶晃晃像日光也。’日光本色即黃色。所以古天文學中,日行之道,稱作‘黃道’。皇帝之袍,不用紅,而用黃。封建時代,以黃河杏黃作為五色中最重尊貴的顏色,其俗應皆本於此也。”接著他得出結論:“凡此皆可證,黃、晃、皇、煌、光在古代音同義通,可以互用。黃帝即皇帝的異寫,即光帝,而且,此光即日光,黃帝即太陽;《拾遺記》記載:“軒轅黃帝出自有熊之國”;《中國史綱要·上》記載:“在陝西一帶有姬姓黃帝與姜姓炎帝部落,他們之間世代通婚。”
清華大學教授張豈之認為:“黃帝生於陝北黃土高原,炎帝生於今寶雞市姜水一帶。黃帝和炎帝部落曾經順河移動,發展到黃河中下游和長江中游,後來成為華夏族。”
《神祗與英雄:中國古代神話的母題》記載:“在陝西的黃土平原上,散佈著一些以女性為血緣紐帶聚族而居的氏族……在這些氏族中,最有名的是黃帝族和炎帝族,他們生活在渭水上游的兩條支流——姜水和姬水的旁邊。”
《論黃帝作為華夏民族祖先地位的確立》記載:“這裡黃帝與炎帝的父母親分別稱為少典氏和有蟜氏,明是兩個氏族的稱謂;黃、炎二帝生長的地方,只是陝西渭水流域的兩條很小的支流,他們因了這兩條河流才各自得到了自己的姓氏,亦可見他們的身份為僻處一隅的氏族首領。”
20世紀20年代,顧頡剛、胡適指出秦以前的“帝”是指天神“上帝”,“黃帝”是西北秦民族的天神,而不是指人帝。在商代甲骨文和金文中有許多“帝”字,總結這些“帝”字的用法可分為三種:一是作祭祀動詞是指禘祭;二是作名詞是指天神上帝;三是作廟號表明商王不稱“帝”。由此看來,既然三千年前的商王朝,“帝”仍是指天神上帝,商王都不稱帝,那麼,傳說生活在四五千年前的所謂黃帝,就不會是指人帝。(常玉芝《由商代的“帝“看所謂“黃帝“》評)
“黃帝”原為上古三代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特別是東夷諸部族共同尊奉的至上神兼宗祖神。“黃帝”乃是一尊號,其名在卜辭中曰“憂”(王國維釋“夒”,不正確)、曰“靠”,後來典籍中或音變為“嚳(俈)”;或形訛為“夋”,音變為《山海經》中的“帝俊”,其他文獻則又音變為“帝舜”。故《山海經》中所言的“黃帝”就是帝俊;其他文獻中的“黃帝”則為帝嚳或帝舜。(王寧《“黃帝“考源》評)
炎黃”是傳說中上古中國的兩個領袖。炎是炎帝,黃是黃帝。炎黃被認為是華夏文明始祖,而漢族(漢朝前為華夏族)則稱為炎黃子孫。炎帝姜姓神農氏、是炎帝族的首領,黃帝姬姓公孫氏、號軒轅氏。他們居住在中原。與以蚩尤為首領的九黎族發生長期的部落間衝突,最後被迫逃避到涿鹿。
得到黃帝族援助,攻殺蚩尤。炎帝黃帝族聯盟打敗了蚩尤族,正式定居中原地區。而後世漢族為炎黃子孫。
黃帝與炎帝,又與居住在東方的部落、南方的部落一部分逐漸融合,形成了華夏族,漢以後稱為漢族。在當時中原地區的民族和部落中,黃帝族的力量較強,文化也較高,因而黃帝族就成為中原文化的代表。炎黃二帝就成為漢族的始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