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翔大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七章 庾希戰敗,乘風界水,皓翔大叔,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長史王胡之勸褚裒道:“會稽王司馬昱德行昭著、素負雅望,是國家的周公,足下應把國政交給他。”褚裒於是堅決推辭,返回藩鎮。褚太后便拜司馬昱為撫軍大將軍、錄尚書六條事。
當時一同輔政的何充意圖引用桓溫來鎮服庾爰之,但丹楊尹劉惔卻認為桓溫有不甘為臣的志向,便對司馬昱說:“不能讓桓溫佔據地形便利的地方,對他的地位、封號也應當經常貶抑。”於是勸司馬昱自己出鎮長江上游,讓自己任軍司,司馬昱不聽。劉倓又請求自己前往,也不獲准許,於是任命桓溫為安西將軍。
永和二年(346年),驃騎將軍何充去世,褚太后命詔司馬昱總理朝政。
永和三年(347年),桓溫攻滅成漢。此後,他權威日盛,名聲大振,連朝廷對他也懼怕三分。司馬昱認為揚州刺史殷浩素有盛名,朝野對他也推崇佩服,便以他作為心腹,讓他參與朝政,想以此與桓溫抗衡。從此殷浩與桓溫便逐漸開始互相猜忌,彼此間產生了異心。司馬昱在此後大量援引會稽人士及玄學同好進入中央,來制衡桓溫。這些人對穆帝、廢帝時期對外戰爭或內政,都產生諸多影響。
永和七年十二月(352年1月13日),桓溫多次請求北伐未獲準,於是率軍四五萬人順長江而下,駐紮在武昌。朝廷十分恐懼,撫軍司馬高崧為司馬昱寫信責備桓溫,他才返回鎮地。同年(352年)七月,司馬昱升任司徒,但他推辭不肯擔任。
殷浩連年北伐,屢屢被打敗,軍糧器械消耗殆盡。永和十年(354年),桓溫借朝野上下對殷浩的怨憤,趁機上書列舉殷浩的罪行,請求將他黜免。司馬昱不得已,只得將殷浩貶為庶人,流放到東陽郡信安縣。從此,內外大權都集中在桓溫手裡。
昇平二年(358年),當時穆帝已到始冠之年(二十歲),司馬昱意欲還政於穆帝,但穆帝不許。
興寧三年(365年),司馬昱聽說冠軍將軍陳佑放棄洛陽,便與桓溫在洌洲會面,共同商議征討事宜。不久,哀帝司馬丕駕崩,此事擱置起來。哀帝崩後,由琅玡王司馬奕即位,褚太后以琅邪王絕嗣為由,再封司馬昱為琅邪王(作為儲君),又封司馬昱之子司馬曜為會稽王。司馬昱不肯受封,儘管被封琅玡卻未去會稽王之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