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論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七章 三徵準噶爾 蕩平朔漠,淺談清朝,月下論道,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噶爾丹率騎兵三萬,東掠位於克魯倫河流域的喀爾喀蒙古車臣汗部,然後沿河而下,進駐巴顏烏蘭(今烏蘭巴托東南)以東地區,揚言借俄羅斯鳥槍兵六萬大舉攻漠南。
康熙遂召各大臣會議,再決親征。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清廷發兵約十萬,分三路出擊。東路由黑龍江將軍薩布素率兵九千越興安嶺西進,西路由撫遠大將軍費揚古、振武將軍孫思克率兵四萬六千分別由歸化(今呼和浩特)、寧夏(今銀川),越過沙漠,於翁金河(今蒙古國德勒格爾杭蓋西)會師,而後北上,康熙帝玄燁親率中路軍三萬四千人出獨石口(今河北赤城北)。三路大軍約期於克魯倫河一帶殲滅準噶爾軍。
三月,中路軍先抵克魯倫河,逼近準噶爾軍,東西兩軍,道阻不至,又訛言俄兵將到,大學士伊桑阿甚是恐慌,力請回鑾。
康熙帝怒道:“朕祭告天地宗廟,出師北征,若不見一賊,便即回去,如何對得住天下?況大軍一退,賊必盡攻西路,西路軍不要危殆麼?”
康熙叱退伊桑阿,命禁旅疾趨克魯倫河,手繪陣圖,指示方略。從行大臣,還是議論紛紛,各執一見,康熙帝遣使噶爾丹促他進戰。噶爾丹登高遙望,見河南駐紮御營,皇旗漂盪,內環軍幔,外佈網城,護衛兵統是勇猛異常,遂棄廬帳、器械,乘夜西撤。
翌日,清軍渡河,北岸已無人跡,康熙帝即命馬思喀為平北大將軍,坐鎮巴顏烏蘭地區,命內大臣納蘭明珠盡運中路軍之糧以濟西師。旋自率前鋒追擊三日,至拖諾山(巴顏烏蘭東)而返。命內大臣明珠,把中路的糧草,分運西路,接濟費揚古軍,並傳令費揚古西路軍截準噶爾軍退路,設伏襲擊。
噶爾丹賓士五晝夜,已到昭莫多,昭莫多地勢平曠,林箐叢雜。此時清軍西路也已進抵昭莫多。費揚古以逸待勞,將東陣兵陳于山上,一部沿土拉河佈防於西,騎兵主力隱蔽於樹林中,以孫思克率綠營兵居中,旋派四百精騎至準噶爾軍營地挑戰,誘其入伏。
噶爾丹眼見擁出一彪兵來,統是步行,約不過四百多名,噶爾丹手下尚有萬餘人,統是百戰巨寇,對這四百清兵全不在意。大眾爭先馳突,清兵不敢抵抗,且戰且走,約行五六里,追至昭莫多,兩旁小山夾道,清兵從山右趨入。
噶爾丹勒馬,遙見小山頂上,露出旗幟一角,大書大將軍費字樣,便率眾上山來爭。清兵據險俯擊,矢銃迭發,藤牌兵繼之。準噶爾軍毫不懼怯,前隊倒斃,後隊繼進,幸虧清兵陣前,設列拒馬木,阻住敵兵,噶爾丹乃止住東崖,依崖作蔽,一面令部兵舉銃上擊,聲震天地,自辰至午,死戰不退。
費揚古見其後陣不動,知婦女和駝畜所在,即令一部迂迴橫衝,一部襲其後陣。準噶爾後隊統是駝畜婦女,只有一員女將,身披銅甲,腰佩弓矢,手中握著雙刀,腳下騎著異獸,似駝非駝,見清兵掩殺過來,她竟柳眉直豎,殺氣騰騰,領著好幾百悍將,截殺清兵,清兵從沒有與女將對仗,到了此時,也覺驚異,便與女將戰了數十回合,只殺得一個平手。不料噶爾丹竟敗下山來,山上清兵,居高臨下,用子母炮接連轟擊。
但見山腳下煙霧迷漫,塵沙陡起,血肉紛飛,敵騎抱頭亂竄,過了一會,山上山下,只留清兵,不留敵騎。清兵停止放炮,天地開朗,準噶爾部兵倒地無數,連穿銅甲的這位女將,也頭破血流,死於地下。這員女將其實就是噶爾丹妃阿奴娘子,準噶爾部呼她為可敦。可敦善戰,力能抵住清兵,只因噶爾丹聞後隊被襲,返顧卻退,清兵乘勢殺下,敵兵大亂,自相凌藉,遂至可敦戰歿,噶爾丹敗逃。
費揚古止諸將窮追,收兵回營,當即置酒高會,與諸將道:“今日戰勝,都是殷化行總兵之功,殷總兵勸我如此設伏,方得一鼓破敵,還請殷總兵多飲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