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論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七章 鄭、施恩怨 施琅降清,淺談清朝,月下論道,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1650年(清順治七年,永曆四年)農曆十一月,清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繼茂率數萬鐵騎攻入廣州,鄭成功奉敕南下勤王,令叔父鄭芝莞留守廈門。
十二月,鄭成功抵廣東揭陽,與鄭鴻逵會師;兩人商討後,決定由鄭成功繼續率軍南下勤王,而鄭鴻逵則移師往廈門協防。此時因施琅與鄭成功戰略“舍水就陸,以剽掠籌集軍餉”的做法提出反對意見,鄭成功很不高興,削施琅兵權,令施琅以閒暇人員返回廈門,1651年(清順治八年,永曆五年),清福建巡撫張學聖得知鄭成功的主力軍隊已經前往廣東,廈門防務鬆散,似有可趁之機;乃命令馬得功、王邦俊等趁虛攻擊廈門。
馬得功挾持身在南安的鄭芝豹,命其交出船艦渡載清軍往廈門,並且順利在海面上擊敗鄭軍。面對清軍來襲,負責廈門防務的鄭芝莞未戰先怯,只顧著將財物搬運至私人船上逃亡。使得清軍相當輕鬆就攻破廈門,並將鄭家的積蓄、裝備掠奪一空。
由於事出突然,鄭成功長子鄭經只來得及攜帶祖宗牌位避於海上逃過一劫。當時施琅親率身邊六十餘人主動抵抗清軍,勇不可擋,殺死清軍主將馬得功之弟。清軍僥倖偷襲得逞之後,卻沒打算留在廈門與鄭軍決戰,於是滿載戰利品即返回內陸。這時趕赴廈門支援的鄭鴻逵,正好於海面遭遇返航之馬得功部隊,將其圍困,卻被馬得功威脅將害其母、兄(鄭芝龍)性命,無奈之下只好放走馬得功。
不久,鄭成功於廣東得知了廈門遭襲擊的訊息;原本他仍堅持繼續南下勤王,但終因上下將士思歸,哭聲遍聞,乃不得已班師回廈門。
收復廈門後,鄭成功追究起責任,將怯戰以逃的叔父鄭芝莞斬首,而放走馬得功的鄭鴻逵則交出兵權、自請退隱東石鎮白沙,不再過問政事。施琅遣回廈門以後,不顧個人安危,奮勇同清兵作戰,滿心以為鄭成功班師歸來將恢復自己的左先鋒職務。不料,鄭成功回到廈門以後,並不讓他官復原職。施琅大為不滿,向成功報告自己心灰意懶,想去當和尚,藉以探測成功對他的態度。鄭成功不為所動,叫他另行募兵組建前鋒鎮。施琅見難以挽回,一氣之下剃光頭髮,不再參見鄭成功。
1651年(清順治八年,永曆五年)下半年,鄭軍在閩南小盈嶺、海澄(今龍海市)等地戰鬥,獲得了磁灶戰役、錢山戰役和小盈嶺戰役的勝利,克復平和、漳浦、詔安、南靖等地,使鄭軍的聲勢愈形高漲。
忽廈門來使人,報稱魯王以海,自舟山逃到廈門,原來清朝總督陳錦等率兵攻舟山。九月初二城陷,朱以海在張名振、張煌言陪同下,赴廈門依靠鄭成功。鄭成功原為隆武政權的堅決支持者,但不滿朱以海大敵當前還與隆武帝自相殘殺,削弱了抗清的力量,但念朱以海是明朝宗室,還是以禮相待,安排他居住於金門。不久後朱以海便自去監國稱號,由舊臣王忠孝、沈佺期等人照顧。
自從鄭芝龍降清後,曾德似乎不大得志,在鄭成功軍中受施琅節制。施琅既被削去兵權,曾德為求出頭之日,利用過去在鄭氏家族軍隊中的關係投入成功營中充當親隨,即所謂“恃鄭氏親暱,逃於鄭所”。施琅聽到訊息後,大為憤慨,派人把曾德捉回斬首。鄭成功“馳令勿殺”,施琅卻悍然不顧,“促令殺之”。鄭成功見施琅違令擅殺鄭氏舊將,斷定他是反形已露,就密令援剿右鎮黃山以商量出軍機宜為名逮捕施琅之弟施顯。同時,命右先鋒黃廷帶領兵丁包圍施琅住宅,將施琅和他的父親施大宣拘捕。施琅被捕後,在一些親信部將和當地居民的掩護和幫助下逃跑。鄭成功獲悉施琅已經逃入清方管轄區後,怒不可遏,把施大宣、施顯處斬。施琅得知父親和弟弟被殺的訊息,對鄭成功恨之入骨,死心塌地投靠清朝,一意同鄭氏為敵。
1652年(清順治九年,永曆六年)農曆正月,清海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