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論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八章 松錦大戰(一),淺談清朝,月下論道,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卻說清兵屢次得勝,正擬進取,忽由太宗寄諭,命回本國。多爾袞、多鐸等,因不敢違命,只得率領兵士,於1639年(明思宗崇禎十二年、清太宗崇德四年)二月,從山東北返至天津衛,三月初九取道青山口而歸。

清軍入關達半年,深入二千里,攻佔一府、三州、五十五縣,二關;殺明總督二人、守備以上將吏百餘人;俘獲人口四十六萬餘、黃金四千餘兩、白銀九十七萬餘兩。中原人民所遭受的苦難和財產損失無可計量。

清軍最大的損失就是是揚威大將軍嶽託病死於軍中,多爾袞率領滿載而歸的遠征軍回到盛京,在彙報戰績時,沒有嶽託的名字。皇太極驚問為何,才知早在濟南病死,悲痛萬分,輟朝三天,以示哀悼。同時命令不要告知禮親王代善。等到嶽託靈柩運回,親至盛京城外的沙嶺遙奠;還宮後,再次輟朝三日。詔封嶽託為多羅克勤郡王,賜駱駝五匹、馬二匹、白銀萬兩,葬盛京城南五里萬柳塘。

愛新覺羅·嶽託,清朝宗室,滿洲鑲紅旗人,清朝第一代克勤郡王,清太祖努爾哈赤之孫,禮烈親王代善之長子,清朝宗室名將,開國元勳。早年投身戎馬,跟隨努爾哈赤攻遼瀋,徵蒙古,與父親代善同掌兩紅旗,先於天命十一年(1626年)十一月封為臺吉、貝勒,後因軍功於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被封為和碩成親王,主管兵部。

崇德四年(1639年)正月初九日,因天花病死於濟南。太宗皇太極念其功績,追封為克勤郡王。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特為嶽託立碑紀功。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配享太廟,入祀盛京賢王祠,克勤郡王之爵世襲罔替,成為清初八大鐵帽zi王之一。

多爾袞、多鐸歸國後,問太宗何故班師?皇太極道:“欲奪中原,必須先奪山海關,欲奪山海關,必須先奪寧、錦諸城。否則我兵深入中原,那關內外的明兵,把我後路塞斷,兵餉不繼,進退失據,豈不是自討苦吃麼?”

多爾袞、多鐸等,即奏請出攻寧、錦,太宗准奏,即令發兵。此時錦州守將,還是祖大壽,祖大壽自1631年詐降回到錦州後一直堅守在錦州城。祖大壽多方抵禦,屢卻清兵,相持兩年,仍屹然不動。

1640年(明崇禎十三年、清崇德五年)三月,清太宗皇太極吸取過去強攻寧遠、錦州受挫的教訓,制定了長圍久困、迫其出降的作戰計劃,命鄭親王濟爾哈朗、豫親王多鐸等人領兵修築義州城(錦州義縣義州鎮)。義州處於廣寧與錦州之間的大淩河畔,地勢開闊、土地肥沃,在此築城屯田,實際上是建立了攻錦的前哨陣地,同時一旦攻錦,此地又是一個絕佳的後勤補給基地。

五月,皇太極到義州視察,蒙古蘇班岱等請求歸降,皇太極命濟爾哈朗等率軍一千五百人前去迎接。祖大壽得知清軍人少,命令遊擊將軍戴明與松山總兵吳三桂、杏山總兵劉周智合兵七千人出擊,反被濟爾哈朗打敗。

六月,皇太極再次指揮清兵兵臨錦州,開始了圍城的持久戰,皇太極將圍城清兵分為兩班定期輪番更換。並遺書責大壽欺罔之罪,祖大壽不答。皇太極命人把錦州城外,四面的禾稼,盡行刈獲,捆載而歸。又掃蕩清除明軍在錦州外圍的據點,徹底切斷駐錦明軍與外部的聯絡。

1641年(明崇禎十四年、清崇德六年)農曆三月,皇太極再次發兵圍攻錦州,錦州東關守將吳巴什降清,清兵攻佔錦州外城。

至此清兵完成了對錦州城的包圍,填補護城河,毀壞城牆,明朝的外援給養全部斷絕。錦州守將祖大壽嚮明廷報稱:“錦城的糧米僅供一月餘,而餵馬的豆連一個月都支撐不了,倘若清兵再次急攻,寧錦兩城就要攻破,那麼松、杏、錦三城就岌岌可危、朝不保夕了。”

崇禎帝命薊遼總督洪承疇,巡撫邱民仰,帶了王樸、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淺談清朝

月下論道

寒門書生,開局撿個便宜小嬌妻

菜比比

假太監:從女帝寢宮開始

吉林分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