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論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八章 松錦大戰(一),淺談清朝,月下論道,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通、曹變蛟、吳三桂、白廣恩、馬科、王廷臣、楊國柱八個總兵,統兵十三萬,速會兵於寧遠,解錦州之圍。
洪承疇等由薊州東指,直到寧遠,所帶糧草,足支一年。洪承疇不敢冒進,駐紮寧遠,以窺探錦州勢態。並向朝廷表示:“大敵在前,戰事十分兇險,想要急於解圍錦州,兵馬形勢實在難以平緩。但是兵部尚書陳新甲以兵多餉艱為由,主張速戰速決,催洪承疇進軍,崇禎帝詔令洪承疇“刻期進兵”,又分任馬紹愉、張若麒為兵部職方主事、職方郎中督促決戰。
七月二十六日洪承疇在寧遠誓師,率八總兵、十三萬人,七月二十八日抵錦州城南乳峰山一帶,明清雙方在乳峰山戰事膠著,清朝的兵馬,死傷甚多。初戰清兵失利,幾至潰敗。洪承疇將吳三桂列為首功,說:“吳三桂英氣勇略,兩年來,以清廉和英勇大大振奮遼東兵馬的勇氣,作戰的氣勢更足,特別是此次作戰戰功猶多。”二十九日,洪承疇命總兵楊國柱率領所部攻打西石門,楊國柱中箭身亡,以山西總兵李輔明代之。此時明軍士氣正銳,皇太極對清兵失利心急如焚。
皇太極親率大軍向松山進發,晝夜兼行500餘里,《清史稿太宗本紀》記載此時皇太極正流鼻血,原來松山在錦州城南十八里,西南一座杏山,兩峰相對,作為錦州城的犄角,向有明兵屯紮,保護錦州。皇太極率范文程等,上山瞭望,見岡巒起伏,曲折盤旋,遙望杏山的形勢,與松山也差不多,只有杏山後面,還有一層隱隱的峰巒。
皇太極把鞭遙指,問范文程道:“杏山外面的峰巒,叫什麼山?”
范文程答道:“便是塔山。”皇太極望了許久,又俯瞰山麓,見遠遠的有旗幟飄揚,料是明軍大營,見洪承疇的陣勢佈置嚴整,感嘆道:“都說洪承疇善於用兵,果然是這樣的,我們的兵將一定要小心”。便下山回帳,令全軍擺成長蛇一般,自松山至杏山,接連紮寨,橫截大道。明軍見清營擋住去路,忙來衝突,被清兵一陣炮箭擊退。次日,清兵亦去衝突明營,明軍照例對敵,也將清兵射回。
是夜太宗復與范文程等商議軍務,皇太極道:“我兵依山據險,立住營寨,儘可無慮,只是彼此相持,曠日持久,如何是好?”
范文程道“何不前去襲他輜重。”
這一番但是提醒了皇太極,明軍重兵集結在前,後隊的疏漏肯定很大,自然首尾不相顧。便道:“他的糧草,我想定在杏山後面,莫非就在塔山這邊。”
范文程道:“據臣所料,也是如此。”范文程把遼西地圖,仔細審視,尋出一條僻徑,乃是從杏山左首,曲折繞出,可通塔山,忙將地圖呈閱。
皇太極閱過地圖,心下大喜,便召多爾袞、阿濟格入帳,令率領步卒,連夜去襲明軍輜重,並將地圖交給二人,囑他們按圖覓路,不得有誤。二人領命,急選健卒數千名,靜悄悄的出營,靠著杏山左側,盤旋而去。正巧星月雙輝,如同白晝,疾走數十里,到了塔山,昂頭四望,並沒有什麼糧草。
阿濟格道:“這都是老範的主意,叫咱們白跑了許多路程。”
多爾袞道:“且待上山一望,再定行止。”
二人便令軍士停住山下,只帶親兵數十名,上山探視,見前面復有一岡,岡上林木蓊翳,辨不出有無輜重,只岡下有七個營盤扎住,寂靜無聲。
多爾袞對阿濟格道:“我看前面七營,定是護著糧草的人馬,正好乘他不備,殺將過去。”遂即下山把部兵分作兩翼,阿濟格率左,多爾袞率右,殺嚮明營。這明營內軍士,因有松山大營擋住敵兵,毫不防備,正是鼾聲四起的時候,猛被清兵搗入,人不及甲,馬不及鞍,連逃走都是無暇,哪裡還能抵敵?霎時間七座營盤,統已潰散,清兵馳至岡上,見有數百車輜重,立即搬運下山,從原路馳回。至洪承疇聞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