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論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七章 滿門英烈孫承宗 張秉文 盧象昇以身報國,淺談清朝,月下論道,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城破被擒,自縊而死。他的五個兒子,六個孫子,兩個侄子,八個侄孫戰死,孫家百餘人遇難,孫承宗時年七十六歲。至此一代英雄落幕,真是滿門忠烈!朱由檢聞訊後哀傷悲嘆,命有關官員從優撫卹。
清兵又從德州渡河,南下山東,山東州縣,飛章告急,此時兵部尚書為楊嗣昌,楊嗣昌一面檄山東巡撫顏繼祖速往德州阻截,一面檄山西總督盧象昇入衛京畿。顏繼祖奉到檄文,忙率濟南防兵,星夜北趨,到了德州,並不見清兵,方驚疑間,探馬飛報清兵已攻向濟南。
攻濟南這一路為多爾袞所領人馬,臨近年關時,將濟南城團團圍住。濟南城內兵力空虛,守軍不足兩千人。此時山東布政使張秉文一面流星快馬,急報朝廷,請求援兵,一面動員城中百姓拿起武器保家衛國。張秉文衣不解甲,在濟南城頭苦苦死守。他天天盼著朝廷的援軍到來,誰知崇禎帝依然用從牛欄山逃跑的太監高起潛督師,高起潛在臨清坐擁重兵,偏不來救。
另一路援軍大將祖寬見狀亦觀望彷徨,貽誤了戰機。可憐山東布政使張秉文,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職行政官員,率濟南百姓守城十餘日,終於在次年正月初二被清軍攻破城池。張秉文又率兵民與清軍展開巷戰,終是寡不敵眾,中箭陣亡。
清軍攻佔濟南城,有人來報張夫人,說是張秉文已逃走。夫人怒斥:“你們的主公豈是貪生怕死之徒?他絕不會棄城而逃!”
果然不久又有人來報:“張公已戰死”。張夫人聽了,淚下如雨道:“看來這回是真的了!”對妾陳氏說:“我說過要和夫子同死生的,家中幼孤就由你照顧了。”妾說:“你死我也死!”於是,妻妾二人同出官署,赴大明湖而死。家中侍婢十多人,也一同投湖自盡。這一仗,清軍俘虜了分封濟南的德王朱由樞,掠走人口五十餘萬。
顏繼祖聞報大驚,又急率兵回濟南,到了濟南,復是一個空城,清兵早已渡河北行。顏繼祖在五十天內被調防三次,兵疲馬乏,最後才令其專防德州,顏繼祖兵少力弱,無法兼顧濟南。朝臣交章抨擊,繼祖歸咎楊嗣昌指揮錯誤,自請撤職歸鄉,奉養父母。崇禎帝朱由檢不許,將顏繼祖逮捕入獄,最後斬首示眾。
楊嗣昌至此,惶急異常,上奏日:“敵兵深入,勝負難料,重申攘外必先安內的主張,力主對清妥協,集中全力平息“中原群盜”。”又暗令高起潛主持和議,得到崇禎帝默許。
適逢盧象昇奉調入京,一意主戰,崇禎帝令與楊嗣昌、高起潛商議,盧象昇奉命,與二人會議了好幾次,終與二人意見不合。隨即怏怏告別,尋奏請與楊、高二人,各分兵權,不相節制。折上,由兵部複議,把宣大山西兵士屬象昇,山海關寧遠兵士屬高起潛。崇禎帝準議,加象昇尚書銜,剋日出師。
象昇麾下,兵不滿二萬名,只因奉命前驅,只能向涿州進發。途中聞清兵三路入犯,亦遣別將分路防堵,怎奈清兵風馳雨驟,馳防不及,列城多望風失守。楊嗣昌即奏削盧象昇尚書銜,又把軍餉阻住不發。
盧象昇由涿州至保定,與清兵相持數日,尚無勝敗,奈軍餉不繼,催運無效,轉瞬間軍中絕食,象昇料是楊嗣昌與高起潛作梗,自知必死,清晨出帳,對著將士四向拜道:“盧某與將士同受國恩,只患不得死,不患不得生。”眾將士被他感動,不由得哭作一團。旋即收淚,願隨盧象昇出去殺敵。象昇出城至鉅鹿賈莊,顧手下兵士,只剩五千名,參贊主事楊廷麟,稟象昇道:“此去離高總監大營只五十里,何不前去乞援?”
盧象昇道:“他只恐我不死,安肯援我!”
楊廷麟道:“且去一遭何如?”
盧象昇不得已,令楊廷麟啟行。臨別時執著廷麟手,與他一訣,流涕道:“死西市,何如死疆場?吾以一死報國。”
楊廷麟已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