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論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六章 滅蒙古 獲玉璽 號大清 徵朝鮮,淺談清朝,月下論道,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們上文說到後金兩次入明,所得財帛,不計其數。又把內蒙古各部落,統已收服,正是府庫日充、版圖日廓的時候。遂於1635年(明崇禎八年、後金天聰九年)二月,命十四弟多爾袞、大貝勒代善長子嶽託、代善第三子薩哈廉、長子豪格領兵一萬,第三次遠征察哈爾。

三月,多爾袞在西喇珠爾格地方遇到林丹汗的大福晉囊囊(娜木鐘),得知林丹汗已於1634年病逝,並得知其子額哲所在地。四月二十日,後金兵渡過黃河,四月二十八日,後金兵趁著大霧包圍了額哲營帳,並派蘇泰之弟南楚勸降。於是蘇泰太后、額哲母子奉傳國玉璽出降,蒙古帝國正式宣告滅亡,漠南蒙古也全部收歸後金版圖。皇太極得此傳國璽,又被以額哲為首的漠南蒙古四十九個封建主尊奉為“博格達車臣汗”。

十二月,群臣以察哈爾降服及獲得“傳國玉璽”為由,請皇太極“早正大號”,被皇太極推辭。

1636年(明崇禎九年、後金天聰十年),諸貝勒再次聯名上表,請進尊號,邊外諸國,亦都遣使奉書,願為臣屬。皇太極又徵詢漢官儒臣的意見,鮑承先、寧完我、范文程、羅繡錦等都表示贊成。

皇太極遂創設三院:一名內國史院,一名內秘書院,一名內弘文院。國史院是編制實錄,記注起居,秘書院是草擬敕書,收發章奏,弘文院是討論古今政事得失,命范文程作為總監,彙集三院文員,恭定稱尊典禮。復營建天廟天壇,添造宮室殿陛,不到數月,大禮已定,建築告成。

四月十一日,皇太極在盛京天壇祭天,然後“踐天子位”,改族名為“滿洲”定都瀋陽,改名盛京,受尊號為“寬溫仁聖皇帝“,定國號“大清”,改元崇德,天聰十年是為崇德元年。

適值天氣晴和,曉風和煦,清朝文武百官,都隨皇太極至天壇,司禮各官,已鵠候兩旁,焚起香燭。皇太極下了御駕,龍行虎步的走近香案,對天行禮。拜跪畢,由司禮官讀過祝文,於是諸貝勒擁著皇太極從中階到中間繡金團龍的大座椅前,徐徐坐下,但覺得萬人屏息,八面威風。

諸貝勒大臣,及外藩各使,都恭恭敬敬的向上行三跪九叩禮。孔有德、耿仲明等降將,格外謹肅,遵禮趨蹌,不敢稍錯分毫。

宣詔大臣,捧了滿、漢、蒙三體表文,站立壇東,佈告大眾,壇下軍民人等,黑壓壓的跪了一地。等到宣詔官讀完諭旨,一齊高呼萬歲萬歲的聲音,遠馳百里。禮畢,皇太極慢慢下壇,由眾貝勒大臣扈蹕還宮。

次日,上列代帝祖尊號,諡努爾哈赤為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武皇帝,廟號太祖,追封功臣,配享太廟。命名宮殿正門為大清門,東為東翊門,西為西翊門,大殿正殿,仍遵太祖時所定名目,惟後殿改名中宮,皇后居中。中宮兩旁,添置四宮,東為關睢宮,西為麟趾宮,次東為衍慶宮,次西為永福宮,羅列妃嬪。

冊封大貝勒代善為禮親王,貝勒濟爾哈朗為鄭親王,十四弟多爾袞為睿親王,十五弟多鐸為豫親王,長子豪格為肅親王,大貝勒代善長子嶽託為成親王,十二弟阿濟格為武英郡王。此外文武百官,都有封賞。拜范文程為大學士,作為宰相。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降將,亦因勸進有功,得了恭順王、懷順王、智順王的稱號。

盈廷大喜,獨皇太極尚未盡愜意。只因當日稱尊登極,外藩各使,統行跪拜禮,只有朝鮮使臣,不肯照行,因此逆了皇太極的意思。

朝鮮國王李倧,當時本與後金約為兄弟,定“江都之盟”,此次遣使來賀,因不肯行跪拜禮,即由皇太極當日遣還,另命差官貽書詰責。過了一月,差官回國,報稱朝鮮國王,接書不閱,仍命奴才帶回。

皇太極即開軍事會議,睿親王多爾袞,與豫親王多鐸,請速發兵出征。

皇太極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淺談清朝

月下論道

寒門書生,開局撿個便宜小嬌妻

菜比比

假太監:從女帝寢宮開始

吉林分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