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論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六章 滅蒙古 獲玉璽 號大清 徵朝鮮,淺談清朝,月下論道,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朝鮮貧弱,諒非我敵,他敢如此無禮,必近日復勾結明廷,乞了護符,我國欲東征朝鮮,應先出兵攻明,挫他銳氣,免得出來阻撓。”

多爾袞道:“主上所慮甚是,我等即請旨攻明。”

皇太極道:“汝二人當為東征的統帥,現在攻明,但教擾他一番,便可回來,只令阿濟格等前去便是。”

是日即召阿濟格入殿,封為徵明先鋒,於五月三十日,崇德皇帝皇太極派武英郡王阿濟格統八旗兵十萬攻明,六月二十七日,阿濟格兵分三路入喜峰口(今河北遷西縣境內)、獨石口(今河北赤城縣北)。明巡關御史王肇坤拒戰,兵敗而死,明軍退保昌平(今北京昌平),清兵再侵居庸、昌平北路。大同總兵王樸馳援,擊斬一千一百零四人,俘獲一百四十三人。

七月,清兵入京畿,攻陷昌平後,又相繼攻下良鄉(今北京房山)、圍攻順義(今屬北京)。明順義知縣上官藎與都指揮蘇時雨等堅守城池。城陷,上官藎、蘇時雨等皆死之。清軍乘勢,又攻下寶坻(今屬天津)、定興、安肅(今河北徐水)、大城、雄縣、安州等近畿州縣,連克明畿十六城,獲人畜十八萬。皇太極即復令阿濟格班師,阿濟格奏凱而回。此次清兵入明,不過威嚇了事,明督師兵部尚書張鳳翼,宣大總督梁廷棟,聞得清兵入邊,已被嚇的魂飛魄散。

1636年(清崇德元年、明崇禎九年),皇太極以“朝鮮敗盟逆命”為由,決定發兵討伐。時已隆冬,皇太極祭告天地太廟,列舉了朝鮮在薩爾滸之戰時“助明來侵”、在遼瀋之戰後“招誘遼民”、在簽訂江都之盟後“屢敗盟誓”等罪狀。

十二月二日皇太極冒寒親征,留鄭親王濟爾哈朗居守,命武英郡王阿濟格屯兵牛莊,努爾哈赤第七子貝勒阿巴泰駐海城,防備明師,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率領精騎作了衝鋒的前隊。皇太極親率禮親王代善等,及蒙旗漢軍,作為後應。這次東征,是改號清國後第一次出師,比前時又添了無數精采。

清太宗皇太極穿著繡金龍團開氣袍,外罩黃綴繡龍馬褂,戴著紅寶石頂的緯帽,披著黃緞斗篷,腰懸利劍,手執金鞭,腳下跨一匹千里嘶風馬。左右隨侍的,都是黃馬褂寶石頂雙眼翎的親王貝勒。前後擁護的,都是雄糾糾氣昂昂的滿蒙漢軍,號角一聲,六軍齊發,馬隊、步隊、長槍隊、短刀隊、強弩隊、藤牌隊、炮隊、輜重隊,依次進行,差不多有十萬雄師,長驅東指。

到了沙河堡,皇太極先命戶部承政馬福塔、前鋒大臣勞薩等率領300名偽裝成商人的清軍率先從沙河堡(今遼寧鞍山沙河街道)出發,又命多爾袞及豪格,分統左翼滿蒙各兵,從寬甸入長山口,命多鐸及嶽託,統先鋒軍徑搗朝鮮國都城。

這朝鮮國兵,向來是寬袍大袖,不經戰陣,一聞清兵殺來,早已望風股慄,逃的逃,降的降,致使清軍前鋒部隊一路高歌猛進,如入無人之境。十二月十二日,朝鮮朝廷接到義州府尹林慶業驚呼鴨綠江邊“賊兵瀰漫”的急報,但未引起足夠重視,判斷只是清軍在邊境耀武揚威的“脅和之計”而已。十二月十三日,都元帥金自點急報:“賊兵已到安州。”朝鮮國王仁祖李倧這才緊急召見大臣,商討對策,決定起復沈器遠為留都大將,留守漢城。

義州、定州、安州等地,都是朝鮮要塞,清兵逐路攻入,勢如破竹,直殺到朝鮮都城。朝鮮國王李倧,急遣使迎勞清兵,奉書請罪,暗中恰把妻子徙往江華島。朝鮮使臣呈上國書。皇太極怒責一番,把來書擲還,喝左右逐出來使。

李倧聞了這個資訊,魂不附體,真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亟率親兵出城,渡過漢江,保守南漢山,清兵擁入朝鮮國都,都內居民,還未曾逃盡,只得迎降馬前,幸虧皇太極有心懷遠,諭禁姦淫擄掠。

十二月十六日,皇太極派遣的多鐸、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淺談清朝

月下論道

寒門書生,開局撿個便宜小嬌妻

菜比比

假太監:從女帝寢宮開始

吉林分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