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論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六章 滅蒙古 獲玉璽 號大清 徵朝鮮,淺談清朝,月下論道,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託等人所率部隊與馬福塔會師,初步包圍南漢山城,面對這種局面痛心疾首,李悰哭著對群臣說:“三百年血誠事大,受恩深重,而一朝逢廢朝時所未有之事,諸卿諸卿,此何為哉?”十二月十八日,李悰出行宮南門,頒佈教書,宣佈“君臣上下,同守一城,和議已絕,唯有戰耳”,正式確立了“戰守”的方針。
李悰君臣被困在南漢山城期間,亦寄希望於朝鮮八道勤王兵來援救,稱自己是為了固守與明朝的君臣大義才遭清軍入侵,號召諸道士民也要對國王盡君臣之義、起兵勤王。十二月二十一日,有定居朝鮮的女真瓦爾喀人投奔清軍,報告了此情報,於是多鐸派阿爾津、色勒前去堵截朝鮮勤王兵。各路朝鮮勤王兵被清軍先後擊退,“赴難之兵,一無成功者”。金自點、沈器遠等退守京畿道楊根郡之迷原縣,按兵不動,試圖聚合大軍後反攻。
翌年正月四日,皇太極移御營於漢江北岸,同日,三順王(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和烏真超哈的金玉和攜火炮抵達南漢山城。正月初七適朝鮮國內的全羅、忠清二道的援兵到南漢城,皇太極遂命軍士停駐江東,負水立寨。先鋒多鐸,率兵迎擊朝鮮援兵,約數合,朝鮮兵全不耐戰,陣勢已亂,多鐸舞著大刀,左右掃蕩,好像落葉迎風,颼颼幾陣,對面的敵營,成了一片白地。
李倧聞援兵又潰,再令閣臣洪瑞鳳,到清營乞和,皇太極命英俄爾岱、馬福塔二人帶自己詔書前往,令李倧出城親覲,並交出倡議敗盟的罪魁。李倧答書願稱臣,但婉拒了自己出城和縛送拜孟之臣這兩個條件,皇太極不允,令大兵進圍漢城。
此時多爾袞、豪格二人,領左翼軍趨朝鮮,由長山口克昌州,敗安黃、寧遠等援兵,與皇太極回合。皇太極命多爾袞督造小舟,往襲江華島,令杜度回運紅衣大炮,準備攻城。多爾袞即派兵伐木,督工制船,晝夜不停,約數日,造成小船數十艘,率兵分渡江華島。當時,朝鮮的廟社神主、世子嬪、兩大君、元孫等王室人員及大臣家眷都藏身於江華島,負責防務的是江華留守兼舟師大將張紳,守島兵力約1000人。此外,島上還有檢察使金慶徵、副使李敏求,不過兩人並無兵權。
江華海峽被視為天塹,當時還浮著冰,所以儘管清軍早就放出攻取江華島的風聲,朝鮮朝廷也徵發諸道水師防備江華海峽,但朝鮮人都認為這是清軍虛張聲勢。江華留守張紳“謂虜不能飛渡”,有人勸他加強防備,他就斥其膽怯。誰知多爾袞動作迅猛,直指江華島北面朝鮮守軍防備虛弱的甲串津。
張紳率軍乘27艘板屋船從廣城鎮北上,忠清水使姜晉昕亦率7艘板屋船從燕尾亭南下,企圖攔截清軍。不料由於退潮的緣故,張紳所率水軍在離甲串津數百步處的海域停滯不前,姜晉昕所率水軍雖能南下,卻因多爾袞連放紅夷大炮而迅速敗退,姜晉昕亦負傷。中午時分,清軍成功登陸甲串津。由於江華守軍都被張紳調走,張紳水軍又因退潮而動彈不得,所以江華島輕易落入清軍手中,只有朝鮮中軍黃善身率113人抵抗清軍,旋即戰死。鳳林大君也帶著勇士試圖抵抗而未果,最終交出江華府城,向多爾袞投降。前右議政金尚容在江華府城南門引爆火藥自殺,其餘包括世子嬪、兩大君、元孫等在內的240多名朝鮮王室人員、大臣及其眷屬成為清軍的俘虜。多爾袞一面命人看守,一面差人到御營報捷。
是時杜度已運到大炮,清軍襲擊南漢山城,被南漢山城守禦使李時白擊退。其後,清軍連日向南漢山城發射紅夷炮,對朝鮮施加壓力。李倧危急萬分,又接到皇太極來諭,略說:“江華已克,爾家無恙,速遵前旨縛獻罪魁,出城來見。”李倧已無別法,只得上表乞降,一一如命。
1637年(明崇禎十年、崇德二年)正月三十日,在漢江南岸的三田渡所築受降壇上,皇太極接受了身穿藍染衣的李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