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心本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4章 司徒絕學,聊齋狐婿,士心本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知不知”

艮山亭。

劉彥欣賞起陳駙馬這首《送別詩》,朗讀品味詩中‘思人之心’。

洞庭綠珠詫然看他,略感這書生無禮。

倒是相君氣惱盡除,笑顏聽他品讀。

“世才以為,陳駙馬此詩如何”

“佳作,但略有不足。”

劉彥端起自己那碗香茶,盯著詩詞鑑賞,腦上文思出竅,化作文境顯現出這篇‘楊柳飛花’詩意。

綠珠舉目瞧見,驚喜解了疑惑:“原來此君是真學之士,可請他指點駙馬不足。”

三郡主七郡主走入涼亭,一同欣賞君子文境,駙馬詩詞。

相君片刻詢問:“世才以為何處不足”

劉彥用茶說:“此詩不足,不在與景緻,而在於人情。”

“駙馬詩詞前二句寫景一絕,但後二句用情不深。”

“楊柳是心,飛花是情。折柳之意是贈別。”

“第三句‘柳條折盡花飛盡’,是說那位朋友已經離開很久,使得詩主睹物思人,開始想念了……”

“因而寫出第四句‘借問行人知不知’,相隔千萬裡追問,述說心中之情。”

“我以為不足就在於此!”

相君端茶,就著他的話一同嚥下,眼眸明亮,心神一通。

“不錯,此詩不足就在於此!”

“世才以為當如何改”

劉彥放下茶碗,提筆看綠珠。

見其點頭後,運筆圈起‘借問行人知不知’最後三個字。

並在圈注之下,補上三個字‘歸不歸’。

如此一來,這首詩最後一句就從‘借問行人知不知’變成‘借問行人歸不歸’

雖只是三字修改,但品讀起來已經大不一樣。

詩中情義頓時飽滿,與第三句‘柳條折盡花飛盡’相得益彰。

“知不知,歸不歸……”

“嗯,好!由此可見,劉世才乃用心之人,知情之所在!”

心頭一句讚語,相君再看他變了目光,揭起陳駙馬詩作歸還說:“娘子回去見駙馬就說,後句乃臨安劉世才所改。”

洞庭綠珠點頭記下,欠身答謝君王和才子。

三郡主替父送客,七郡主思道:“爹爹,女兒甚是不明。知不知和歸不歸,哪點不同不都是遙問朋友表達心意心情”

相君此刻爽朗,分看劉世才說:“二者看似一樣,內中情義天差地別。”

“‘知不知’只是表述思念,無法對應‘花飛盡’之思。”

“歸不歸乃渴求再次相見,豈不厚過知不知”

“世才三字補不足,可見他通情達理。”

相晴郡主豁然開朗,眼眸盯看劉世才。

劉彥坦然自若,說:“相君繆贊。剛才若無郡主點撥,小生不知君家之情。相君折楊柳,我當報飛花!”

“願與君結為君子之交。”

“好!”

相君以茶代酒說:“君子之交淡如水,當以茶敬之。”

劉彥和他共用香茶,受邀落座道:“我初入真境,許多都不通。比如‘用心如鏡,聰慧照人’。有時自以為聰明,實則愚笨。”

“我想請君指點。”

“世才說哪裡。”

相君對剛才的事一笑了之,說:“聰明才士,並非事事皆明,大儒夫子亦有栽跟頭的時候。這便是‘明察秋毫,不見輿薪’。”

“有時心地太聰明,反被明光遮目。”

“用心如鏡,在於看的全面清楚,大可不必細緻入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聊齋狐婿

士心本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