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八寶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章 魏晉南北朝,魏宮蓮,紅豆八寶飯,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其中的宮苑形式被揚棄,而古代苑囿中山水的處理手法被繼承,以山水為骨幹是園林的基礎。
構山要重巖覆嶺、深溪洞壑,崎嶇山路,澗道盤紆,合乎山的自然形勢。山上要有高林巨樹、懸葛垂蘿,使山林生色。
疊石構山要有石洞,能潛行數百步,好似進入天然的石灰岩洞一般。
同時又經構樓館,列於上下,半山有亭,便於憩息;山頂有樓,遠近皆見,跨水為閣,流水成景。這樣的園林創作方能達到妙極自然的意境。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古代園林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
文人雅士厭煩戰爭,玄談玩世,寄情山水,風雅自居。豪富們紛紛建造私家園林,把自然式風景山水縮寫於自己私家園林中。
如西晉石祟的“金谷園”,是當時著名的私家園林。石祟,晉武帝時任荊州刺史,他聚斂了大量財富廣造宅園,晚年辭官後,退居洛陽城西北郊金谷澗畔之“河陽別業”,即金谷園。
據他自著《金谷詩》:“餘有別廬在金谷澗中,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眾果竹柏藥草之屬,田四十頃,羊二百口,雞豬鵝鴨之類莫不畢備。又有水礁魚池土窟,其為娛目歡心之物備矣”。
晉代著名文學家潘岳有詩詠金谷園之景物,說明石祟經營的金谷國,是為老年退休之後安享山林之樂趣,並作為吟詠作樂的場所。
地形既有起伏,又是臨河而建,把金谷澗的水引來,形成園中水系,河洞可行遊船,人坐岸邊又可垂釣,岸邊楊柳依依,又有繁多的樹木配置,養雞鴨等,真是遊玩、吃喝皆具了。
北魏自武帝遷都洛陽後,大量的私家園林也隨之經營起來。
據《洛陽伽蘭記》記載:“當時四海晏清,八荒率職……於是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饒,爭修園宅,互相競爭,祟門豐室,洞房連戶,飛館生風,重樓起霧。高臺芸榭,家家而築;花林曲池,園園而有,莫不桃李夏綠,竹柏冬青”。
“入其後園,見溝讀賽產,石蹬碓堯。朱荷出池,綠萍浮水。飛樑跨閣,高樹出雲。”
從以上的記載中可以看出,當時洛陽造園之風極盛。
在平面的佈局中,宅居與園也有分工,“後園”是專供遊憩的地方。石蹬碓堯,說明有了疊假山。
朱荷出池,綠萍浮水。桃李夏綠,竹柏冬青的綠化佈置,不僅說明綠化的樹木品種多,而且多講究造園的意境,也即是注意寫意了。
私家園林在魏晉南北朝已經從寫實到寫意。例如北齊庚信的《小園賦》,說明了當時私家園林受到山水詩文繪畫意境的影響。而宗炳所提倡的山水畫理之所謂“堅畫三寸當千仞之高,橫墨數尺體百里之回”,這成為造園空間藝術處理中極好的借鑑。
自然山水園的出現,為後來唐、宋、明、清時期的園林藝術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南北朝在政治、經濟、軍制、戶籍、禮制、稅制等領域,不同政權如始皇建立封建制大一統的國家般,多有涉獵,而推行了系列改革。
且彼此關注,取長補短,落後就要捱打,催生出跨越式發展。讓一統南北朝的隋唐,國力繁榮昌盛。
隋朝(公元581年~618年)是中國歷史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大統一朝代,享國三十七年。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靜帝禪讓於丞相楊堅,北周覆亡。隋文帝楊堅定國號為“隋”,定都大興(今陝西省西安市)。
公元589年,隋軍南下滅陳朝,統一中國,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中國長達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勵精圖治,開創了“開皇之治”繁榮局面。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中國歷史上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