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八寶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章 魏晉南北朝文化,魏宮蓮,紅豆八寶飯,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魏晉南北朝文化
宗教。
曹操崛起於北方,其所遵循的思想和採取的政治措施,皆為名法之治而重道德名節,從而影響了整個時代。
在思想理論上,體現道法結合的刑名之學,曾一度佔據主導地位。
魏晉之際,道法的結合逐漸趨於破裂,以道家思想為骨架的玄學思潮,開始揚棄魏晉早期的名法思想,轉而批評儒法之士。
這樣,魏初在道法結合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玄學,進一步得到強化。
西晉後期,玄學思潮同極端發展。至此,玄學所主張的放達,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行為上,都對封建政權構成破壞瓦解的作用,故引起玄學內部及儒家學者的不滿,從而掀起對道家和玄學的批判思潮。
東晉時期,佛教的流行,特別是般若學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藉助於道家、玄學的思想、語言及方法,故出現玄佛合流的趨向。
因此,這一時期的儒家學者,除繼續批判道家、玄學外,又以儒家的入世主義和人文傳統批評佛教。
他們站在維護儒家名教的立場上,分別從經濟、政治、思想、文化、倫理等方面清算佛教的影響,力圖恢復儒學的正統地位,但都缺乏足夠的理論系統和創造性。
與此同時,促進儒道釋融合發展,批判的思想興起。
特點
1科學技術成就突出。如祖沖之的圓周率的計算,酈道元的《水經注》等。
2思想界異常活躍。道教系統化,佛教和反佛鬥爭激烈,佛儒道三教開始出現合流的跡象,文學、繪畫、石窟藝術等打上了佛教的烙印。
3體現民族融合的特色。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和成就,體現民族特色和不同的民族風格。
4帶有分裂割據的烙印。此時期中國社會處於分裂割據的狀態下,不同的地域文化,帶有不同的特點,具有明顯的差別,尤其是南北文化差異很大,南北民歌風格迥異。
成就
中國古代小說有兩個系統,即文言小說系統和白話小說系統。魏晉南北朝時期,只是文言小說。
這時的小說可以統稱之為筆記體小說,採用文言,篇幅短小,記敘社會上流傳的奇異故事,人物的逸聞軼事或其隻言片語。
在故事情節的敘述、人物性格的描寫等方面都已初具規模。作品的數量也已相當可觀。但就作者的主觀意圖而言,還只是當成真實的事情來寫,而缺少藝術的虛構。
它們還不是中國小說的成熟形態。中國文言小說成熟的形態,是唐傳奇,白話小說成熟的形態,是宋元話本。
從魏晉開始,歷經南北朝,包括唐代前期,是中國文學中古期的第一段。
綜觀這段文學,是以五七言古近體詩的興盛為標誌的。五古在魏晉南北朝進入高潮,七古和五七言近體在唐代前期臻於鼎盛。
魏晉南北朝期間,文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文學的自覺和文學創作的個性化,在這些變化中是最有意義的,正是由此引發了一系列其他的變化和發展。
這期間,宮廷起著核心的作用,以宮廷為中心,形成文學集團。集團內部的趨同性,使文學在這一段時間內,呈現出一種群體性的風格,另一段時間又呈現為另一種風格,從而使文學發展的階段性,相當明顯。
文學集團內出現了一些傑出的作家,如曹植、阮籍、庾信等,但成就最高的陶淵明卻不屬於任何集團,出現山水田園的風格,崇尚自然。
魏晉南北朝文學,對兩漢文學的繼承與演化,在五言古詩和辭賦方面痕跡最明顯。
文人在學習漢樂府的過程中,將五言古詩推向高峰;抒情小賦的發展及其所採取的駢儷形式,使漢賦在新的條件下得到發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