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八寶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章 本是同根生,魏宮蓮,紅豆八寶飯,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西晉末年,鮮卑拓跋氏在永嘉之亂中依附西晉,抗擊匈奴,羯趙。
因有功於朝廷,在公元310年被西晉懷帝冊封為代公。公元314年,進封為代王,拓跋部居住的定襄郡則被稱為代國。
鮮卑慕容氏和鮮卑拓跋氏原來是一個部落的。建立了慕容五燕的慕容氏,曾是北魏在意的一個政權,畢竟“本是同根生”。
(慕容五燕:前燕、後燕、西燕、南燕、北燕。)
鮮卑慕容氏與其它胡族很大的一點不同就是漢化程度高很多,他們在西漢時就依附朝廷。
逐豐美水草南遷的他們,仍然記得自己的祖先是應朝廷詔命而來。
他們的進來,是得到這裡的朝廷確認的,並非不請自來。
他們一早接受漢室朝廷的冊封,向漢地稱臣……北魏文成皇帝笑著反問馮熙,“既是漢臣,世居漢地,怎麼不是漢人?”
漢,源自西漢的國號“漢”,也是現在漢族的由來。
“陛下的意思是說,鮮卑人也是漢人?”北朝南馮,長樂馮氏並不避談自己的家譜,源遠流長。
從西漢文帝時期的馮唐開始,那句俗語“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流傳到現在,更像是說馮家能跟西漢飛將軍李廣相提並論似的。
但那時,實是不及的。
“漢朝皇帝都沒有問過你這樣的話。”
彼時才從前朝西漢京都長安(現在陝西西安)趕來的馮熙,聞言笑了笑。
停了一會兒,又聽文成皇帝說,“只是我們世居北方,不比去了南方的鮮卑慕容氏。就像世居北方的晉人南渡去了江左,或者更遠的北方,難道就不是漢人了嗎?”
頓了頓,又說,“鮮卑慕容氏,和我們,彼此都是承認的。本是同根生。”
……
鮮卑慕容氏也是亂中原的一支野蠻胡人,和鮮卑拓跋氏一樣,劃歸東胡。既為胡人,弓馬嫻熟,人才輩出,西晉末年的亂世中出了很多皇帝。
大概是識英雄重英雄,鮮卑拓跋氏並不忌談與鮮卑慕容氏祖上的關係,分分合合,又聯姻又打架的。
嚴格意義上講,北燕與鮮卑慕容氏已經沒有關係了。
馮潤的先人馮跋、馮弘兩兄弟取代後燕,建立北燕。
後燕永康二年(公元397年),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燾興兵討伐後燕,攻佔其首都中山,自此後燕疆域被一分為二:
中山以南的後燕疆域自立為南燕,中山以北的後燕疆域仍為後燕。
後燕政局混亂,內亂不斷,再加上北魏與高句麗的蠶食鯨吞,其疆域不斷縮小,最後只剩下遼西走廊一帶。
後燕末帝慕容熙無道,引起了慕容雲與馮跋、馮弘兄弟的強烈不滿,以政變廢慕容熙,慕容雲建立北燕。
慕容雲,慕容熙之兄慕容寶的養子,即位後,改名高雲,數年後於宮中飲宴遇刺身亡。
馮跋隨後被推舉為國主。
馮跋稱天王於昌黎,改元太平,國號仍舊為燕,繼續延續北燕政權。馮跋一代雄主,政治清明,但不幸遇上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燾,氣吞山河如虎,勢要一統北方。
走馬上任,北地就只剩了寥寥幾國。
後來,馮跋重病,命太子馮翼攝政。然寵妃宋夫人想立自己的兒子,與太子馮翼生隙。
宦官見疑,告知馮弘,馮弘遂帶兵進宮……北燕因此生內亂。
或者說,馮跋死後,太子馮翼不敵叔叔馮弘,被賜死。諡馮跋為文成皇帝,廟號太祖,安葬於長谷陵,太子馮翼祔葬。
馮家二輩人族譜序齒重新排了一下。
族譜以記載父系家族世系、人物為中心,是由記載帝王諸侯世系、事蹟而逐漸演變來的,記載一個以血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