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八寶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章 詠絮“堂上燕”,魏宮蓮,紅豆八寶飯,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家小姐愛繪畫,尤其是名剎古寺風格的壁畫,丹蔻第一眼想到的則是刺繡。
春日的晴灩裡,鋪了繡床在水閣石欄杆前,照著小姐的畫繡一幅花紅柳綠宴浮橋,歡聲笑語裡秋池也是鮮活的。
“我又不會。”青梅自捧著茶,倚欄花叢坐著。
姿態愜意。
身邊楊柳垂下萬千綠絲絛,桂蕊香糕擲向水面,引得游魚浮上來接喋。
“不會?不會,還來吃我們問小廚房要的麵點。”一時間,群情激昂。
丹蔻便來拉她。
“罰你給我們穿針引線。”頓了頓,又說,“看好了,我要這個顏色——”
想到這裡,青梅神情晦暗,可這些如畫的場景都隨著丹蔻的香消玉殞而銷聲匿跡。
東漢永平七年(公元64年),漢明帝劉莊夜宿南宮,夢一個身高六丈,頭頂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來。
次日晨,漢明帝將此夢告訴給大臣們,博士傅毅啟奏說“西方有神,稱為佛,就像您夢到的那永平求法樣“。漢明帝遂派使臣出使西域,拜求佛經、佛法。
東漢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攝摩騰、竺法蘭應邀和東漢使者一道,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同返東漢國都洛陽,高僧被安排在當時負責外交事務的官署“鴻臚寺“暫住。
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漢明帝敕令在洛陽西雍門外三里御道北興建僧院。為紀念白馬馱經,取名“白馬寺“。“寺“字即源於“鴻臚寺“之“寺“字,後來“寺“字便成了中國寺院的一種泛稱。
攝摩騰和竺法蘭在此譯出《四十二章經》,為現存中國第一部漢譯佛典。
在攝摩騰和竺法蘭之後,又有多位西方高僧來到白馬寺譯經。在公元68年以後的一百五十多年時間裡,有一百九十二部,合計三百九十五卷佛經在這裡譯出。
白馬寺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第一譯經道場。
大概是自小受此薰陶,太師府的小姐抄寫經書皆是一筆端莊雅麗的簪花小楷,是學的晉朝衛夫人。
傳說衛夫人是王羲之的少時老師。能當得起書聖王羲之的老師,可見衛夫人書法水平之高。後人對衛夫人的書法評價非常的高。
唐朝的書論家張懷瓘,他寫的《書斷》裡評價衛夫人衛鑠,說她的書法“碎玉壺之冰,瀾瑤臺之月,宛然芳樹,穆若春風”。而馮太師幾個少爺小姐的一筆字,皆出眾,大概是自小抄寫佛經打下的基礎。
時年抄寫佛經,全是端正楷書,從恭敬中透露出禮佛的虔誠、嚴謹。而他們的字畫,皆是師從治學嚴謹的陳郡謝氏謝家女。
陳郡謝家因淝水之戰而名滿天下。
在決定東晉生死存亡的淝水之戰中,正是謝安指揮,謝石、謝玄和謝琰率軍,八萬晉軍大敗前秦苻堅二十萬軍隊。
淝水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北魏趁機重立代國。
而這次大勝,也讓謝家從一個普通士族一躍成為當時可與司馬共天下、與琅琊王氏並列的南朝最高名門望族。
陳郡謝家治學嚴謹。
南地世家大族的子弟們,無論男女,無論是否出仕,皆是滿腹詩書,才華橫溢。而據說,陳郡謝家的宰相謝安,經常聚集子弟們“講論文義”。
有一次,謝安在寒冷的雪天舉行家庭聚會,和他的子侄們講解文義。
不一會兒,雪下得大了,他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麼呢?”
他的侄子謝朗說:“在空中撒鹽差不多可以比擬。”
他的侄女謝道韞說:“不如比作柳絮憑藉著風飛舞(未若柳絮因風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