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八寶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章 詠絮“堂上燕”,魏宮蓮,紅豆八寶飯,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謝安聽後高興地大笑起來。

憑藉“未若柳絮因風起”的詠雪故事,人稱謝道韞“詠絮之才”,在《三字經》“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所提及,是與漢代的班昭、蔡琰等齊名的才女。

在適婚的年紀,嫁給書聖王羲之次子王凝之。

丈夫王凝之為會稽太守時,抵禦盧循、孫恩之亂,城破被抓。王凝之及其子女被擒。

無一肯降,據說,都殉國。而輪到謝道韞時,孫恩赦免了她。這裡說一句題外話,就算是棄城逃跑的古代守城官員,就算被朝廷抓到追究責任:

也只罪責他一人。很少有問罪至死,多是貶官,談不上牽連家人。

古代刑法上有株九族,實際頒佈就只有株三族,具體實施大概還要酌情遞減。

一般都是隻誅首惡,罪不及妻小。所以,這些動亂造反,這片土地上盜亦有道,斷不至於此。

也是這個道理。

如果其父王羲之還活著,想來也只有一句話:“誰叫他是王羲之的兒子了。”

歷史上只說王凝之為會稽太守時,抵禦盧循、孫恩之亂,城破,王凝之死,並未提及他的子女們。

王凝之死後,謝道韞在會稽獨居,終生沒有改嫁。?頗有文才,所著的書,流傳於世。

晉人重風骨,由身而內,貌柔和而內剛強。而識英雄重英雄,無論南北都是一樣的,故而,名門望族王謝的族人在一江之隔的北地也很受推崇。

馮太師為兒女進學特意延請諸多名家,最後請到了陳郡謝氏族親的謝家女來教導兒女字畫,贊其一筆字,字字珠璣,筆筆俱到,不愧是“謝家詠絮”的“堂上燕”。

南地名門王謝的顯赫,在其所結姻親中也可體現。

魏晉南北朝時期,門第觀念盛行,世家大族相互通婚,既要看門當戶對,也要看家世清貴。

由上而來。只是,以前不為民間所知。南北朝時期,北方五胡十六國,或者更多,而一水相隔的南方一開始亦有紛爭,這才叫人窺見其中些許端倪:

和天家挑選天子婦彷彿,世家大族相看世家婦,並無太大區別。

也是由上而來。南朝以王謝兩家與天家聯姻最多,彼此之間也通婚,是南北兩地公認的清貴人家。

馮太師原是出身公卿之家,雖然自謙說是京都平城一清貴世家耳,不以官家自詡,而重清名。

為兒女延請名師,便皆是奔著這等清貴人家而去,言傳身教。

至於馮太師請來的謝家女,和大才子王肅又攀得上親,這卻是後話了。

也是這時世家大族聯姻的真實,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而自家小姐因對佛經壁畫獨特的穎悟而來的小字“妙蓮”,一開始就與佛有緣。

在家中時,馮太師就常將她抄寫的佛經家書供於家廟。

也投了太皇太后的眼緣。

看了那一卷《妙法蓮華經》之後,太皇太后待自家小姐便又多了幾分親近,似乎對魏天子的選擇不再患得患失,甚至有了說不出的期許。

太皇太后是禮佛的人,和馮太師一樣,格外喜歡自家小姐抄寫的經書,在宮裡就使喚慣了的。

出了宮,也如舊。

七月的盂蘭法會,太皇太后又要了一百卷《妙法蓮華經》佈施。而青梅一直記掛著,剛剛自家小姐不勝酒力,是真的去了內室更衣。

出來信步走向秋池附近的水閣,吹風醒酒。

在迴廊的轉角處,宦官高公公帶著一隊侍從宮女迎面走來,潔白的浮塵飄飄灑灑。

因是在太師府芙蓉花園的九曲迴廊遇上了。原就是賀馮太師嫡長孫週歲誕辰的家宴,這裡還是內宅,自家小姐便只帶了她一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易總這婚我不結了

羽姿潤

協議結婚後病美人真香了

吾音了了

全民模擬:我有至高許可權

秦七番

予婚歡喜

章小倪

情書

不知江月

姜雲絮楚玄知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九皇叔的神醫毒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