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八寶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章 從唐宮皇后武氏說起(7),魏宮蓮,紅豆八寶飯,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再展開說一下。
康熙有孝莊,他上位很順,他根本不會想謀朝篡位的問題。
朱元璋是開國皇帝,也不會想。
這裡參看馮家,當時北燕的天子馮跋是屬意太子馮翼的,也被跟馮跋一起打天下的叔叔馮弘壓了。
也沒有多少爭議。
就是這種還有禮法,尚且被這種一起打天下的“禮”壓了下去。
可見,這也是一種“禮”。
再回到李世民這裡,他也算開國那一代,打天下的皇帝,因為哥哥突然死了。
而哥哥是太子,哥哥有兒子。
但李世民作為次子,他就算是馮弘這種,也是當時“禮”的一種預設。
這裡我只是質疑,他殺他弟弟做什麼。
這裡應該是杜撰。所以我質疑玄武門之變,不是說的李世民。
李世民的皇位來得應該是順的,所以他也沒有去想身後事。
至少李世民和朱元璋,應該性格有些類似。
他們立的太子,無可爭議,但都估計肯定有兄弟相爭。
只是不想追究,有的太子死了,有的太子廢了,但都有皇子跟著一起離開,可視作家醜不想外揚的一種心理吧。而事實上,這些皇帝一下可能要壓幾個兒子,年長的,靠前的。接下來的兒子不是不喜歡,是不想立。
心有餘悸。
在這種情況下,回到秦始皇,他八成也沒有冊立太子。
不知道之前發生了什麼。
就是這些皇帝可能一樣的,或者心有餘悸,或者沒想過這會是問題。
而這種不冊立,禮法就是預設,按長幼次序。但是秦始皇也是突然死的,在外面,都說了在哪裡巡視吧。
當時在他身邊的是小兒子胡亥。
而因為官修史書是從漢朝開始,這時候的傳說,或者漢朝寫這裡就沒有太多遮掩:
直接說胡亥的皇位來得不正。
就是秦始皇讓胡亥繼位的聖旨是被質疑,名不正言不順。
他怎麼上去的。清清楚楚,就是始皇帝在外面突然死了,他秘不發喪,他跟始皇帝身邊的宦官丞相等立了假的聖旨,關鍵還不是這些。
他秘不發喪,是為了賜死比如秦始皇的長子,他的繼承權在秦始皇沒有立太子的前提下,簡直是眾望所歸。
一如李世民這裡的皇三子李恪吧。
真相也不重要了。
而更加不幸的是,秦朝這裡亡國了。
這個“禮”不好走,至少接下來的人知道了。
就是有的我也沒有想清楚,但引起這種反應的,基本可視作它“禮”是不好走的。
後來,就注意了。
但這些是一樣的,假定李世民也沒有冊立,或者他不冊立就是老三。
在廢太子和次子出局後,但李世民在外突然死了,身邊是幼子李治。
而李治被視作學了胡亥。
所以接下來,與當年胡亥做法如出一轍,重要的是,指出最沒有爭議的李恪死了。
就跟秦始皇的長子一樣。
而且李世民只是廢了太子,讓次子李泰去了外面做王爺,但李治上位前,這兩位也都病死了。
所以,這大概也是“禮”難走的原因。要壓下去的成年皇子,乃至公主,多了。
甚至我懷疑高陽公主這裡,不像是太宗朝的事情。
理由,高陽公主是李世民的女兒,又許給當時李世民的宰相家的次子,就算有私情吧。
這種也是家醜不可外揚。
怎麼可能下旨當眾腰斬。
要麼這個事情,子虛烏有,要麼就是發生在李世民死了之後,折射的就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