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八寶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001序】賜死,與帝合葬,魏宮蓮,紅豆八寶飯,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北魏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四月,孝文帝拓跋宏帶著江山未能大一統的遺憾離世,時年33歲。
孝文帝在位29年,在位期間審時度勢,改革鮮卑舊俗,延續北魏之前六代君王漢化之風,嘗試全面推行,並從平城(今山西大同市)遷都於河南洛陽。
而作為從夏、商、東周到東漢、三國的曹魏和西晉,六朝古都洛陽對於想要一統天下的北魏有著戰略上的價值,基本杜絕一水之隔的劉宋如開國武帝劉裕般,再進北方。
南北爭鋒的優勢逐漸北移。
其實,往前追溯,自劉宋元嘉年間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南侵、泰始年間北魏獻文帝拓跋弘遣將攻佔青齊,南朝不斷遭受巨大的軍事壓迫。
在南齊永明之後,南北對抗的均勢被打破。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後,北朝已處於積極進攻的主導地位。
從公元386年北魏建國,定都盛樂(今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縣),次年七月即遷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
七代人才邁出這一步,自山西平城遷都河南洛陽,可見這一步重要,甚至於也許還會繼續往中原腹地遷徙。
就像接下來的隋滅南陳,結束南北朝並立而一統。唐得隋的天下,定都長安。
南北朝在北魏太武帝時期,北方已經開始壓制南方的宋。在獻文帝時期取青齊,再到其子孝文帝時,南齊取代劉宋,北魏尋隙再次南侵。
可以推斷在南北朝,在北魏孝文帝時期,北朝也許是在積蓄力量,戰略調整。甚至一水之隔的南朝,也在相應地做出改變,南齊取代劉宋。
中原大地再一次出現“楚河漢界”的十八路諸侯聯袂爭雄,以期再現結束戰國時代的始皇帝的大一統。
或者,漢高祖劉邦結束秦末亂世,再次大一統。而這裡擷取南北朝北魏孝文帝這段歷史。
鑑於他家幾代人都英年早逝,他祖父活到26歲,他父親活到23歲,他已經算活得最久、最有作為的一代明君。
若要說這輩子有什麼遺憾,大概就是想不到後世的人對他的豐功偉績不感興趣,反而好奇他怎麼娶了遼西馮氏這麼多女兒。
三個還是四個。遼西馮氏,遼西,郡望名,即地望、郡姓。
“郡望”一詞,是“郡”與“望”的合稱。“郡”是行政區劃,“望”是名門望族,“郡望”連用,即表示某一地域或範圍內的名門大族。
地望,即姓氏古籍中常用的“郡望”,指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每郡顯貴的家族,意思是世居某郡為當地所仰望,並以此而別於其他的同姓族人。
鑑於古代的記錄方式,遼西馮氏的女兒,留在歷史上的名字還都是馮氏。他可能並沒有在意過。
但後世的人都暈了頭,甚至想知道他第二位皇后馮氏是不是真的如野史傳聞中所說紅杏出牆,而得不到的永遠在躁動。
所以,他最愛這一個,賜死了還要與她合葬。
實在是跟他的明君身份,不相符。或者古人其實相信,人死後還有靈魂,這樣死的皇后,斷不會合葬。
想一想,死後那場面,漢化多年的孝文帝大概會不寒而慄。且北魏孝文帝時期,南朝南齊取代劉宋,北逃官員增多,帶來南朝訊息。
南朝皇帝死得爭議不斷,另擇地安葬,不進帝陵。也就是追廢天子為王爵。譬如,南朝劉宋前廢帝劉子業和後廢帝劉昱。
賜死皇后,視同廢后,又與天子合葬。漢化多年的孝文帝自己都沒辦法捋清思路吧。
孝文帝的時期,至少他賜死皇后的時候,已經是在南朝前廢帝劉子業和後廢帝劉昱之後。他是知道南朝是怎麼做的。
這裡擷取後世關於他死前留下,“賜死皇后”,的演繹吧。魏書上其實只有“詔賜皇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