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八寶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章 天子守孝,魏宮蓮,紅豆八寶飯,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傷生,吾甚不取……今乃幸以天年得復供養於高廟,朕之不明與嘉之,其奚哀念之有!其令天下吏民,令到出臨三日,皆釋服。無禁取婦嫁女祠祀飲酒食肉。自當給喪事服臨者,皆無踐。續帶無過三寸。無布豐及兵器。無發民哭臨宮殿中。殿中當臨者,皆以旦夕各十五舉音,禮畢罷。非旦夕臨時,禁無得擅哭臨。以下,服大紅十五日,小紅十四日,纖七日,釋服。它不在令中者,皆以此令比類從事。”

在詔文中,漢文帝將服喪人員分為“天下吏民”與“殿中當臨者”兩等。

作為普通臣民的“天下吏民”,只需服三日就可釋服,而那些“殿中當臨”的高官近屬,在葬前要早晚哭臨葬後還要服大紅十五日、小紅十四、纖七日,共三十六日。

服虔注“大紅”、“小紅”指大功布、小功布,“纖”指細麻布。漢文帝七日而葬,葬後服大功十五日、小功十四日、纖七日,以表明哀痛之情隨時日流逝而漸漸平。

此後,漢代諸帝皆依此制服。葬後服三十六日,成為天子喪服慣例。

漢文帝短喪詔,與儒家倫理思想和禮儀制度並沒有什麼瓜葛。詔文首先從黃老思想角度表達了文帝的天道自然的死亡觀,接著表示重服久喪是勞民傷生的不智之舉,表達他與民休息的政治主張,最後提出“短喪”之令。

漢武帝獨尊儒術,確立儒家思想為國家指導思想。隨儒家思想的社會影響逐漸擴大,服三年喪成為士大夫實踐儒家孝道的行為。

政府也開始放寬限制,允許部分官員為父母服三年喪。服喪盡孝,成為東漢社會崇尚的道德行為,甚至出現以“重服久喪、沽名釣譽”者。

漢平帝崩,王莽為了在天下人面前標榜自己的忠孝之心,命官員六百石以上皆服喪三年。

三國時期政局動盪,統治者的喪禮,以簡便為尚。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臨終遺令強調:

將漢文帝的葬後三十六日的喪期,又縮減為葬畢除服。他所舉出的以夭下政事為重的理由,在後世常常被當作前代“故事”,作為天子“權制”短喪的依據。

而自稱漢統的劉備的“遺詔開喪制更是簡短:

百寮發哀,滿三日除服,到葬期復如禮;其郡國太守、相、都尉、縣令長,三日便除服。

守喪三日就除服,到葬期再換喪服行葬禮。

吳國的君主喪期未見記載,但是,從孫權對大臣服喪的態度推測,也是不贊成重服久喪的。嘉禾六年(公元237年)春,針對官員棄官奔喪行為,孫權下詔:

古聖人制法,有禮無時則不行。遭喪不奔非古也,蓋隨時之宜,以義斷恩也。前故設科,長吏在官,當須交工,而故犯之,雖隨糾坐,擾已廢曠。方事之殷,國家多難,凡在官司,宜各盡節,先公後私,而不恭承,甚非謂也。

一言以蔽之,國家正在多事之秋,重服久喪,實在是不合時宜的行為。

“……現在的朝堂,聽太師說,天子守孝且不提了。和文成皇帝那時彷彿,又提到,宮妃、皇太后乃至太皇太后的‘孝期’。”馮清看了過去,聽她母親博陵公主接著說,“只因天子為天下主。不能以家禮來說。”

皇太后馮氏那時便退了。歸政給了守孝期滿的魏天子拓跋弘。

只是,魏天子拓跋弘還沒掌權兩天。他們又說,“為大行天子和父親服喪,卻有了長子。”

也是不孝。魏天子拓跋弘年少氣盛,懶得敷衍,總出宮遊獵。這裡到底不比南朝。

亂世裡,儒家名士也要實用。當然,求神拜佛也沒有用。

南朝名士的困惑,數百年分裂之下的聖言難履,一些被證實,錯了。經典,也是有錯的。

乃至值此亂世的放縱,和及時行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易總這婚我不結了

羽姿潤

協議結婚後病美人真香了

吾音了了

全民模擬:我有至高許可權

秦七番

予婚歡喜

章小倪

情書

不知江月

姜雲絮楚玄知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九皇叔的神醫毒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