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 大濟朝官銜制度(一)
十年螢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番外二 大濟朝官銜制度(一),亂世逃亡後,我成了開國女帝林知皇符驍,十年螢火,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京師,舉行隆重祭祀儀式,武官和士兵一起演練陣法。在郡國,太守、都尉及縣令、縣尉組織材官、騎士、樓船,進行射箭、乘馬、行船等項軍事技能比賽和考核,評定優劣,罰的還以狩獵形式進行軍事演習。
在邊境,由太守率領萬騎巡察防務情況,並實行邊塞秋射制度,對候長、士吏進行射箭考核,合格者有賞,不足者受罰。
訓練內容以張弩發矢為主,也綜角抵(角力、摔躍)、手博(拳技)、蹴鞠(古代足球運動)等武術、技巧專案。
東漢廢都試製度。中葉以後,各種訓練制度廢弛,地方兵、京師兵皆無訓練,戰鬥力明顯下降。
武器裝備是戰爭的工具,也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
漢代的武器種類在先秦弓矢、殳、矛、戈、戟“五兵”基礎上,有了新的發展,軍士使用的武器已是多種多樣。
長兵器有殳、戈、矛、戟;短兵器有刀、劍;遠射兵器有弩、弓;防護兵器有盔甲、盾牌;攻守的兵器有鉤鑲。
此外還有錘、撾、杖、鉞、斧等劈砍、錘砸兵器。在各種兵器之中,鐵兵器所佔比例越來越大,漢初晁錯所列的弓彎、短兵、長戟、劍盾、矛鋌等多是質量精良的鐵製兵器。
近年來考古發掘的長安武器庫所出兵器,除少量仍為青銅製造外,絕大多數均為鐵兵器,刀、劍、戟、矛、斧、骸、盔甲一應俱全,僅鐵鏃就達1000餘件。
漢代軍中的武器不僅品種多,而且質量高,遠遠優於匈奴的兵器。
正如晃錯所言,漢軍的精兵良器用於戰鬥,“匈奴之弓弗能格也”,“匈奴之兵弗能當也”,“匈奴之革笥木薦弗能支也”,“此中國之長技也”。
漢軍的精良武器是由多系統、多部門製造的。
考工令是西漢中央兵器製造的主要部門之一。“考工,少府之屬官也,主作器械”。“考工令一人,六百石。主作兵器弓、弩、刀、鎧之屬。成則傳執金吾入武庫”;考工之外,西漢的尚方令也製造兵器,史載尚方令:“掌上手工,作御刀劍諸好器物”。
《漢書·韓延壽傳》載:“延壽又取官銅物,候月蝕,鑄作刀劍鉤鐔,放(仿)效尚方事”。
另,《史記·絳侯周勃世家》載:“絳侯子,為父買工官尚方甲循五百被,可以葬者。”司馬貞《素隱》曰:“工官即尚方之工,所作物屬尚方,放雲工官尚方。”
漢代地方上製造兵器的部門是工官。
“《地理志》:河南、南陽、濟南、太山、潁川、河內、蜀、廣漢等郡,皆有工官。徐天麟按:工官雖在外郡,而所作器械,實輸京師。故武帝邊兵不足,乃發武庫工官兵以贍之也。”
《漢唐事箋》卷六亦載:“漢自郡國至京師,皆有武備,在郡皆有庫兵,或置工官,庫兵以算賦為之,而工官與鐵官,同置產鐵之郡。”可見,漢代產鐵之郡皆設製造兵器的機構。
西漢的武庫不僅負責兵器的貯藏,也具有武器生產的功能。執金吾屆官有武庫令,“主兵器”。
這裡的主兵器,也應包括武器的製造。
雖然西漢武器的製造機構有的在京師,有的在地方,但所造兵器皆藏之武庫。從這一點看,西漢的武器生產權是由國家直接控制的。對於武器生產的規格、質量、數量都應有統一的計劃。
武庫是西漢武器裝備的主要貯藏部門,為了使武器裝備能夠及時地配給軍士使用,西漢從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多層次的武庫網路。
中央級的武庫有京師長安的武庫,地方郡級武庫見於記載者有洛陽、河南、上郡、潁川、廣漢、山陽、北海、玄莬武庫,張掖、酒泉、漁陽等地也建有武庫。縣級武庫見於記載者有陽陵、居延、商縣和武牢等武庫。
漢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