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子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1章 明道元年,大宋文華集,姬子夢,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西北邊患疏》雖然被遞上中樞了,可中書門下的呂夷簡卻認為,這只是範希文和蜀中文人的一面之詞而已,再者顧及北邊契丹國主新喪,此時不宜大動干戈。
但姬長卿卻不認為,此時應該趁党項人、契丹都自顧不暇,應該出兵收回西域、控制河西走廊。
範希文無法左右朝中宰相樞臣的想法,姬長卿也沒有上書朝廷的權力。
朝中就此事,展開了議論,甚至引得御史彈劾呂夷簡勾結黨項,賣國求榮。
‘黨爭’又再一次出現在北宋的朝廷,最終劉娥出面,對雙方都作出了懲罰,各自發俸一年,這才將此事壓了下來。
春季,蔚藍的天空中點綴朵朵白雲,陽光明媚,城內城外一派悠閒,明媚的春日暖陽中,一條條道路,一所所庭院間落下點點樹蔭,鳥兒飛在河床上的畫舫間,古老的城市裡行人來去,酒樓茶肆當中響著藝人、妓子的彈唱聲調,清茶的香氣與好友們匯聚交談的聲音混在一起,化為點綴這季節圖卷的一部分。
梓州城近年來,因為日益繁茂的商賈往來,已經隱隱有比肩成都府的趨勢。
城中的熱鬧與位於郊外的桃園無關,桃園中院子裡有烹煮的茶香,桃樹的落蔭,飄落凋零的花瓣,落在棋盤上的黑白棋子又是明明暗暗地渲染得斑駁,也是在這樣的庭院間,少年的聲音在響著。
“……孟子有云,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聖人所言,固是至理,然而自古以來,一時多助者,卻未必為得道失道者、寡助者,亦往往自視為得道之人,究竟何謂大道……孔子有云,鄉愿,德之賊也,由此句可知……”
少年身材不高,面容看來還顯得稚氣,年紀大概是十五六歲的樣子,只是一身素色長衫,頭上綸巾瀟灑,看起來倒是如同成熟的小大人一般。
實際上此時一般人家的少年在十五歲時未有太多世面可見,總還是閉門讀書,準備科舉,又或是十滿口文辭,指點江山,相攜狎妓的,那也是尋常的。
陳忱已經是一個儀態翩翩的少年。
陳忱已經是姬長卿的學生,少年在十三四歲長得最快,以往都姬長卿見到他時,還是活潑的孩子模樣,只在最近這一二年間,倒是顯得成熟起來。
當然,十五歲的少年,再成熟也有限,但主要是心中有了些想法,不再如往日一般玩鬧度日,便也自覺“長大”起來,他樣貌本就清秀,這時候一身小書生的模樣,倒也顯得有幾分書卷氣。
這時候他站在那兒說話,一邊說,一邊想著,組織言辭,自然是為了回答院落中長輩的問題。
樹蔭之中,明思老道與姬長卿正下完一局棋,隨口問了幾句,他便針對“儒道之辯”做了一番論述。
院落一旁,也有一名兩歲貪玩好奇的孩子,他正是姬書麟,一旁看著的是李吟梅,跟她的婢女絲絲,和李吟梅的陪嫁過來的劉嬤嬤。
“儒道之辯”起源於春秋戰國,道家強調物性,追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透過探索外物,取道之恆常,以補足自我。
儒家強調人性,追求治國齊家,明心見性,透過探索自我,發掘能動性,以改造外物。
道家之道,在於遺世獨立,效法自然,觀四季興替,覺風雲變幻,以天心渡人心。
儒家之理,在於經世而治,洗練紅塵,受人間煙火,承匹夫之責,以人心定天心。
儒道之別,在於立足點與作用點的顛倒,猶如太極陰陽魚間的互相追逐迴圈。
儒道之同,在於人心佔據著絕對的地位,最終求於人心的圓融,始終充滿著人情味。
這涉及到儒者與道者的信仰,談及信仰,東西方也有本質的差別,神話代表了外物的偉力與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