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子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9章 答範希文書,大宋文華集,姬子夢,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姬長卿仔細斟酌了兩天,最終還是決定回信給範希文。

“範通判親啟:君書已閱,久聞希文其名,德行方正,素嚴以律己、崇尚品德,主持應天書院教務期間,勤勉督學、以身示教,矯正世風,使書院學風亦為之煥然一新。

通判心懷天下,常思君憂,此士大夫之榜樣也,上合聖人君子之道,下合為臣之責。

竊常以範君教導學子,雖躬耕鄉野,然通判之名,久慕矣。

通判曾革新吏治,意整頓朝綱,裁汰冗員,安撫將帥,然私以為大宋之弊,不在廟堂,而在鄉野,鄉野教化不通,未沐王化,士子荒廢度日,不思學業,反鑽營孟浪,宴飲遊戲,或流連於瓦舍,或架鷹逐犬,人習於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於眾為善,實乃痛哉!悲哉!惜哉!

昔在西蠻,諸國崇學,以賓禮侍學者,學子好學之心,尤比古人懸樑刺股。

西人馬拉,身患絕症,終身藥浴,長浸藥液,奮筆疾書,一日閱書八時,嘆曰:“吾命不長,惜時求學,仍不足也,只恨一日十二時!

通判問詢,自知無不言,恐彼拙言,誤範君爾~”

私以為大宋有四弊,兵員冗多,老弱混雜,良莠不濟,將不知兵者眾,多不知武備,軍械尚不能分戈戟,善戰兵少,將智謀短,故雖耗錢百萬,仍不敵北蠻;天下廂軍不任戰而耗衣食,此一曰冗兵,一弊也。

天下有定官無限員,而稅賦有數,俸錢無節,每制科舉,一人為官,子孫猶士也,故二曰冗官二弊也。

僧道日益多而無定數,坐禪修道,不聞世事,不事生產,仍需數十民供養一僧,此三冗三弊也。

四曰言兵必晦,故積疾久慮,又隱疾成病……”

姬長卿給范仲淹的回信,整整有六千字,前面四百字都是客套話,中間的四千六百字是回答范仲淹的問題。

說實在的姬長卿並不看好宋朝,也不看好範希文想改革大宋弊政的想法。

北宋經過宋太宗、宋真宗兩朝“收攏士大夫之心”的政策,已經培養起一大批既得利益的舊勢力。

他們在廕庇制,不殺士大夫,以高薪養官、養將的制度,已經發展成為足以左右宋朝大局的勢力,雖然他們沒有結黨,但實際上他們早就在利益的趨勢下,結成一個難以抗衡的政治集團。

姬長卿知道範仲淹想幹什麼,但他也知道範仲淹勢必會失敗,他雖敬重范仲淹的人品操守,但強如扭相公王安石,也不能撼動這些人的利益,更無法改變宋朝的弊政。

“三冗”問題的根本是什麼?是北宋初期,趙家為了政權穩定搞出的各項政策的後遺症,是北宋的基本國策造成的,除非推翻北宋的整體國策,不然任何改革都是徒勞的。

在北宋初年,船小好調頭,但是到了仁宗、神宗時期,北宋已立國數十年、近百年,“三冗”問題作為國策,罵的人不知道多少,前前後後削來削去,也減不了幾個錢;背後的利益團體更是勢力龐大,盤根錯節,積重難返。

仁宗搞慶曆新政,其實只是有改革的想法,卻沒改革的決心,周圍的人一片攻擊,他就動搖了。加上慶曆新政對北宋的頑疾而言,只能算是撓癢癢,實際上作用不大,而且他正面硬槓上至勳貴,下至吏員,朝廷從上到下全是反對者,必然難以長久。

而王安石變法就可以算是挖肉了,神宗改革的決心是非常堅定的,王安石一系列措施確實的讓朝廷府庫充盈,軍力增強,反守為攻。但是依舊沒有找到病灶,只是緩解了病情而已。隨著敵人的反撲,遲早是要失敗的。加之神宗去世,最有力的支持者沒了,實際掌權者高濤濤反對新法,敗亡是必然的。

姬長卿在信的最後,婉拒了范仲淹的想舉薦他出仕的好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宮廷幽處孤芳難自賞

花輕黃

三國之我要當皇帝

非木石前盟

穿越,從氣死系統開始

月巴月巴

明日方舟地獄難度的擺爛主義者

hono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