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子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3章 天聖五年,大宋文華集,姬子夢,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宋時期的農民生存狀況有一個更深的瞭解,基本上一個普通的農夫有三畝田就能養活自己,可一旦遇上災年,或者官府橫徵暴斂,服徭役的時間長達半年,一個三口之家就得破產,或者被餓死。

底子厚一些,或者田地多一些的農民或許不會破產,但礙於明年的種子、糧食,他只能選擇借貸,而借得自然是高利貸。

借一斤種子,到手七兩,來年經過利滾利,歸還二三百斤糧食,還不起就收地、收房子,買身為奴。

劉老三祖父那一輩,本來家中有五畝地,可惜遇上戰爭,祖父和村子的大部分人被徵了徭役,死在了外地,最後他年幼的父親為了養活一家,自己在十歲的年紀扛起了鋤頭,開始養活全家人。

後來官府又徵了好幾次稅,實在是交不了,向前東家借了糧食,補齊了稅,這才不至於被官府抓去關站籠。

還不起借的糧食,劉父只能買地,至今到了前幾年,那前東主也遇上事情,急需銀子打點關係,好在姬長卿這個善心的東主買下這些地。

姬長卿聞言,在腦海中不斷浮現了這祖輩三代人艱辛,久久無言。

回到希望書院,陳謹負責研磨,姬長卿提筆寫道:“天聖五年,立春之時,春耕及至,餘親至石橋莊,蓋因餘使其蓄養家禽四載,得雉枚數百,分十與之以作報酬,孵化生之,民始富,存千錢,贖買祖田,餘允之。

後與老農閒談,聞其百年家變,心有所感,遂記之……”

姬長卿高中時期,就對研究歷史很感興趣,要不是漢語言文學比歷史專業更好就業,他一定選擇歷史專業。

不過到了大學期間,他選修的課程,大多都以歷史、文學、哲學一類。

出於對歷史的熱愛,他自然後世往往在研究史料的時候,最缺乏真實的第一手資料,所以姬長卿自搬到桃園開始,一直都在記錄的生活日常,涵蓋了他對於北宋的理解、風土人情、習俗。

譬如:“天聖四年,夏七月,於清源觀明思道人處,遇蘇洵,蘇洵者,字明允,年十七,眉山人也!

蘇明允,貌正端平,姿容自然,為人灑脫,不羈常人,酷愛效仿李杜,以遍遊天下為志。

初聞蘇明允,引為平生知己……臨別曰:‘與君交,幸也,與君別,恨也!唯嘆有山隔水阻,不能長談,效仿古人同塌抵足也!

餘曰:‘明允雖嬉戲人生,寄情山水,然天姿卓異,天下少有,一旦他朝發奮治學,必聞名遐邇,詩文爭傳!”

清源真觀遇蘇洵,便知傳名定有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