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子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4章 夏日授課,大宋文華集,姬子夢,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些是“中原”一詞最早的出處,但並未形成完整而統一的地域概念,含有“原野”、“原中”的意思。
黃河上游的特點為山高坡陡,落差大,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水多沙少,河水較清,流量均勻是該河段的水文特徵,黃河流出青銅峽之後,其地勢平坦開闊,進入寧夏平原和內蒙古河套平原。中游的特點為於夏秋季多暴雨,沙源豐富,多水多沙,洪峰流量大,含沙量高,河道淤積與侵蝕河段互動出現,峽谷與寬谷相間。
下游則是由西向東流經華北平原,河道坡降小,水流平緩,加之河道寬淺散亂,泥沙淤積嚴重,河床逐漸升高,兩岸幾乎全靠大堤為屏障,河道灘面一般高出兩岸地面約2至5米,有的高達10米,是著名的懸河。
姬長卿給兩個學生講的雖然是地理,可他也會給學生回憶竄講此前講過內容。
夭夭、陳謹最喜歡聽姬長卿講歷史,他們總有一種故事的感覺,況且姬長卿還會穿插一些趣味小故事。
“這也是李青蓮詩中‘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緣故,自隋唐時期起,關中人口眾多,僅長安一地,最多人口已達一百七十萬至一百八十萬之多,關中最多時已達七百萬,甚至是八百萬人,如此龐大的人口,僅靠關中一地的糧食,根究就無法養活這麼多人。
所以到了隋朝末期、唐朝中期,甚至出現了糧荒,以至於隋唐兩代每年都要透過河運,運來大量的糧食才能養活這麼多人,加之隋唐在關中地區的的大開發,植物、動物等遭到大規模亂伐浪費,這也加劇了關中的水土流失……
到了我朝,前人種下的苦果,已經輪到我們來償還。”
“好了,今天我們的課,就講到這裡,下面你們兩個可以自己模擬植被對於固化水土的作用,今天的作業就定為如何治理黃河,三日後交,字數定為三百字,要求有理有據。”
講完課後,姬長卿整理一下講義,隨後便交給陳謹,他要給哥哥陳盛澤抄寫一份,雖然陳盛澤不跟隨姬長卿面前讀書了,可凡是從師父這裡學來的知識,他都會在課下為兄長抄一份講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