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豬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5章 【海外第一個專案】,港島家族的誕生,任豬飛,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春節過後,林志超去日本參加了一個日本造船業和航運業的峰會,是作為嘉賓出席會議。
自蘇伊士運河危機爆發後,各國都在討論遠洋輪船要朝著‘大’的方向發展。
因為大家明白,中東就是個火藥桶,所以不能僅僅依靠蘇伊士運河;如此一來,大家想法就是經過好望角,雖然航運距離增加了,但如果船足夠大的話,就能抵消時間的消耗。
後世,世界將海運船隻分為:巴拿馬船型、蘇伊士船型、好望角船型。
意思就是:
巴拿馬運河能透過的船隻最大是六萬噸載重量左右,所以六萬噸左右的船,叫做‘巴拿馬船型’;
蘇伊士運河能透過的船隻最大是十五萬噸載重量左右,所以1萬噸左右的船,叫做‘蘇伊士船型’;
至於1萬噸載重量以上的,都叫‘好望角船型’,臺島稱之為‘海岬型’。
林志超如今已經是一名航運專家,日本的造船專家和政府部門特意邀請他去開會;當然,潛在的意思也是有一個,那就是希望林志超能在日本造船。
當然,林志超沒有拒絕,表示隨時可以下定單,前提是油船不能小於8萬噸、貨輪不能小於萬噸。
可以先各造一艘造出來日本客戶給長租下,價格便宜點無所謂;真正大規模造船,是在199年開始。
回到香港。
林志超又馬不停歇的參加‘香港船東會’成立儀式,這個商業組織是由1家香港本地船東倡議成立,包括林志超這個最大的香港船東。
來到會議現場參與人員遠不止1家本地船東,還有一些後續加入的船東,以及還有不少非船東人員,他們都是其他服務航運業的專業人員和機構。
會議現場眾人紛紛先各自交談。
“董生,恭喜新船下水,並趕上好時機!”林志超和董浩雲打招呼。
董浩雲造的一艘散裝貨輪在去年下水,是香港第二個能造新船的船東,而林志超當然是第一個造新船的船東(遠洋船)。
“同喜同喜,聽說林生造了很多大油輪,也正好趕上好時機。”
林志超謙虛道:“哪裡哪裡!董生是航運界前輩,我只是後學晚輩。董生撰寫的《華夏遠洋航業與華夏航運公司》及《二十五年來華夏航運事業之間顧》書籍,我都有仔細拜讀.”
董浩雲回禮道:“林生當年在《航運》上撰寫的《論集裝貨櫃箱的前景》,我也有認真讀過,並深以為然。而且美國人已經透過實踐,證明林先生的想法.”
林志超是在194年發表的《論集裝貨櫃箱的前景》,當時他的想法就是提升一下名氣;不過,他並沒有實力去發展,畢竟要說服兩個地區來投資。美國人馬爾科姆·麥克萊恩為了集裝箱實業,投資了4000多萬美金,購買下運輸車隊、港口等設施。
如此大的投資,就是林志超說服港府和日本(貿易量大),他也捨不得去投資。雖然他沒有實踐成功,但依舊被人評為世界上‘具備長遠目光’的航運家。
“過將了!我是紙上談兵,馬爾科姆·麥克萊恩才是真正的行業貢獻者,集裝箱之父,我相信集裝箱在六十年代,一定會成為世界海運的重要一份子。”
“我認同林先生的看法,集裝箱海運的優點是:方便卸貨、降低卸貨成本、最大限度保證貨物的完好”
兩人現場聊了起來,引起不少人的圍觀。
此時在林志超心裡已經有了一個想法,那就是六十年代初就投資貨櫃碼頭。
當然,吃獨食是不可能的,港府不會同意,因為他們肯定要加入英資。
不過有一點好處就是,滙豐銀行就是英資,而怡和、太古估計也不感興趣,他們有自己的碼頭;所以,只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