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她倚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零七章 詩歌與白話的互譯,穿到荒年,我靠撿破爛成王爺,月明她倚樓,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腦袋埋進桌案用毛筆心不在焉塗抹黑圈的董槿書聽見聲音猛地抬頭:“嗯?許三平,你咋在這裡?”

許三平把途中如何遭到暴雨牛車翻跌,恰逢宋建明等人幫忙的經過言簡意賅的表明。

董槿書懶洋洋打個哈欠:“原來是這樣,這雨的確很大,估計得下到明早才能晴,對了,你剛說什麼,幫忙給我寫心得?”

許三平言歸正傳:“是的,但我不寫昂,只口述!”

董槿書輕鼓下腮幫:“口述就夠了,你肯寫我還不肯,否則爹很容易認出筆跡的,等等,你好像也……不會寫那麼多字吧!”

許三平尷尬口吻:“是的,我最近才學會怎麼寫自己名字。”

當然,這只是為迎合原主目不識丁的人設罷了,還有個原因是,用慣圓珠筆的他若真拿毛筆一頓操作,估計滿篇蝌蚪不堪入目。

董槿書當即回到桌案前,重新鋪開張白紙蘸飽墨汁:“你先隨便說幾句,我聽聽咋樣,太差不能落筆。”

她輕擰眉毛,透露著一抹倔強。

許三平乾咳幾下,娓娓道來:“近日在東崖灣,親眼目睹著村民們每日早出晚歸,我越發感覺到農家生活的艱辛。”

董槿書索然無味的轉動手中毛筆,墨汁旋濺衣襟而不自知,評價道:“平平無奇,這種開篇我喝口茶的功夫能想許多,根本不是爹想要的。”

許三平不受她影響,繼續道:“農家生活遭受田地,氣候,水土的密切影響,他們面朝黃土,背朝青天,用汗水灌溉著粒粒糧食,只可惜賦稅徭役,不堪重負,那些朱門大臣,王公貴族絲毫不懂珍惜,永遠不知道盤中面米,是多少百姓的辛苦換來的,放眼天下,沒有一塊農田是荒置的,卻還有那麼多莊稼人活生生餓死,富家子弟不種田織桑,反而光陰富足,錦衣玉食。”

“哎嘿!有那種感覺了!”

董槿書眼眸乍亮,立刻動筆:“慢點,許三平你慢點!”

許三平自然配合,停止講述安靜等待她先將方才字字句句書寫完。

實際上是篇白話版本的憫農二首,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皆在其中,倘若穿越成某些王公貴族,世家紈絝對詩裝b,許三平肯定會半字不改的背誦原詩,驚豔四座。

而作為一介草民,得有一介草民的覺悟,同樣內容需換種講法。

董槿書刷刷刷地奮筆疾書完畢,滿目期待:“然後呢?”

早有計較的許三平脫口而出:“讀史書也好,從小聽爹講故事也好,女兒總感覺一個朝代興盛的時候,受苦受難的是百姓,滅亡衰退的時候,受苦受難的還是百姓,唉……哦,不,這個唉字不用寫!”

董槿書再度揮毫。

許三平則開始推敲第二篇內容,當然了,不是都得立意精彩,思想獨到,這玩意跟小時候寫日記差不多,35%流水賬夾雜45%中規中矩附帶20%精品,乃內容構架黃金比例。

莫約兩個多時辰後,董槿書整理好面前十六張親手撰寫的心得,長舒口氣,神色輕鬆花容舒展。

她原本還想讓許三平再多口述幾篇,把下半個月的提前補完,結果遭到無情拒絕,便也不打算持筆操勞,活動著筋骨問:“對了,好像說得我幫你個忙,是啥!”

許三平直言:“我想請董小姐查詢一下,兵部下發到咱們縣的從軍陣亡人員名錄中,我二哥是怎樣標註的。”

董槿書似乎意外:“就這麼簡單?”

許三平搖頭:“不止,但得先查清楚這個。”

董槿書瞄了眼壘積桌案的紙張:“我先去給爹上交這些心得,完事後幫你查。”

她當即整理拾掇,朝董敬儒書房走去。

許三平則自顧自倒了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到荒年,我靠撿破爛成王爺

月明她倚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