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義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9章 掃街(二),組團穿越復興中華,聶義峰,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卸貨完畢的兔王號拔錨啟航,前往朝鮮。禾寮商站也兵分兩路,一路規整各項物資和裝置,一路外出掃街。

臺灣前委的計劃是大量收糖來壓低糖價,從而在易貨貿易中獲得更大利益,更重要的是獲得一個可以在現代穩定變現的商品。

據史料記載,1670年代明鄭蔗糖產量近噸,其中一半以上是赤砂糖、紅糖這類初級糖。天地會製糖廠正是以這些初級糖為原料加工白糖,所以掃街的第一步,得先了解本地蔗糖的生產情況。

自從去了一趟21世紀,林英對這些“後人”非常熱情,主動介紹了許多糖商,還邀請他們去自家的小糖寮參觀。

昌隆行的糖寮在天興州地界,距離禾寮港較遠。為安全起見,掃街小分隊乘車前往,由王遠親自帶一個特戰隊員護送。

路上還真遇到了兩次危險,一次是撞上了本地平埔族襲擊,一次是綠林好漢收買路錢,都被輕鬆擺平——因為只憑那輛小車就把人家嚇跑了。

考慮到裝逼需求、禾寮油料補充不便和古代糟糕的道路條件,以及採購和維護成本問題,禾寮商站配備的通勤車輛是……

老頭樂。

主打的就是皮實!耐操!充電方便!

只見一輛白色的老頭樂皮卡從蔗田旁嘚瑟地駛過,引得路邊的農民紛紛行注目禮。

王遠把著方向盤悠哉悠哉:“沒想到這玩意兒的越野效能還不錯嘞!”

副駕位上,樓貞明笑道:“這哪是老頭樂?這是不用掛牌的新能源!你見過誰家老頭樂是兩排五座還帶一個大後箱?還有空調!還有倒車影像!還是4x4!還能飆80!”

“就是續航才200公里,而且空間太小。”

後排雖然理論上能坐三人,但葉白拉著林英坐在這後,誰也不好意思和她們擠,只好滾到後箱裡吹風看景。

葉白透過車窗東張西望:“老祖奶奶,你們家的糖寮有多大?”

林英有些不好意思:“其實很小啦,和你們那邊的大糖廠沒法比。喏,不遠就到了。”

前面路邊漸漸冒出一座莊園,未至年節卻張燈結綵。

林英說這叫“開灶”。每年榨季正式開始前,會先熬一鍋糖來祭拜各路神明,圖個吉利。

皮卡在莊外停下,林英先下了車。

羅靖濤站在後箱裡,笑呵呵拱手:“少掌櫃辛苦,我等感激不盡。”

林英掩嘴一笑:“你還是像21世紀那樣說話吧,不然聽起來怪怪的。”

護院家丁見到林英,紛紛行禮,然後恭敬地候在門邊,好似迎接領導蒞臨。

掃街小分隊紛紛下車,好奇地東張西望。

林家的糖寮其實就是一座農家大院,四周環繞著林家名下的蔗田。甘蔗已經成熟,短工們正在加緊收割。

“諸位,請進。”林英微笑著邀請大家,又伸出胳膊讓葉白抱住,隨手彈了她一個腦瓜崩,“來,老祖奶奶帶你看看三百五十年前如何煮糖!”

院子不大,人來人往。有的工人正在削去甘蔗的碎枝,有的在餵牛,還有地在檢查榨汁、熬糖的器具。所有人都穿得整整齊齊,各種工具和房前屋後也打掃得乾乾淨淨。看來林英去了一趟21世紀,也染上了現代人的潔癖。

各項活計準備完畢,工人們在老師傅的帶領下,輕車熟路忙起來。

首先把削淨的甘蔗捆紮起來,投入石轆,這些大塊頭的動力源就是那些水牛。每一捆甘蔗都要連續榨三次,甘蔗汁直接流入大瓦缸沉澱,去除碎皮和雜草。

樓貞明拍了拍沉重的石轆:“牛拉石轆榨蔗,鍋灶熬糖,瓦器分蜜,比崇禎那會兒有進步!”

齊雙東抄起一把甘蔗渣,直撇嘴。

溼漉漉的蔗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回到漢末篡江山

醉酒枕紅顏

北地為王

喜歡玫瑰樹的西紅柿

小商河

老酒裡的熊

武鍛大明

酸湯折耳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