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義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4章 軍事委員會,組團穿越復興中華,聶義峰,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速擴編為三營制大團,因而廣泛應用於土地革命和抗戰時期
教導團的最小作戰單位是戰鬥班,共12人。
三個戰鬥班組成一個排,排長1人,共37人。
三個排組成一個連,連長1人、政治副連長1人、連部班12人,共125人。
五個連組成一個團,團長1人、政治副團長1人,及團部連、警偵連、運輸連等直屬連隊,總兵力超過1000人。
按照“複製人民軍隊”的要求,教導團採用“集體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制”,設立軍事主官和政治副主官。軍事主官負責作戰指揮及訓練,政治副主官負責行政管理並領導士兵委員會。各連均要由士兵直接選舉,建立士兵委員會。
許多人聽得躍躍欲試,還有很多人對這個奇怪的“小團”展開了討論。
“全部是步兵?沒有機槍和小鋼炮嗎?就算現在沒有,以後可以造呀!”
“為什麼叫‘團’?我們不搞旅營制嗎?”
“如果是傳統的師團營,直接大團就好了嘛!”
湯航沒有跟著提問,而是安靜地聽,他相信軍委一定有自己的打算。
荊傑一直沒說話,直到會議室安靜下來,才一一作出解釋。
“首先,我們大家要達成一個共識——我們的對手是清軍,不是美軍。在反應速度、火力強度等方面,我們並沒有另一個世界裡解放軍所面臨的壓力。而我們的壓力是什麼呢?是人才培養的速度,無法滿足軍隊擴充的速度、質量及最終規模!”
“在這個共識的基礎上,我先回答第一個問題,為什麼全部是步兵?因為技術兵種和技術器材集中在教導隊!炮兵教導隊、工兵教導隊、特戰教導隊不止為炮兵、工兵、特種部隊培養人才,也為基層的炮兵、工兵、偵查分隊培養人才。編制高度集中,指揮員需要掌握的專業技能減少,可以降低培養難度。當然這會帶來反應速度慢等問題,但我們的敵人不是美軍。”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採用師團營傳統編制?旅營制確實有好處,行軍佇列短、戰術靈活、指揮扁平,但對我們來講並不合適。根本原因和第一個問題一樣,我們的主要壓力是降低人才培養難度、提高擴軍速度。大家可以這樣想:培養一個指揮三個步兵營的團長,和培養一個指揮六個不同兵種作戰營的旅長,哪個更容易?”
有人懂了,半開玩笑:“劉備‘三營是條龍,十營一隻蟲’,是這個意思嗎?”
湯航好像也悟到了什麼:“這就像玩《全面戰爭》,親自微操20個步炮騎單位,非手忙腳亂不可!”
荊傑對這倆說法很贊同,笑著點了點頭:“這就是旅營制的第一個缺點,要求各級軍政幹部都必須具備極強的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素質。現代人至少是初中畢業,三分之一是大學生,大量的軍校也在批次培養幹部,這才是合成旅的底氣所在!我們呢?在一個90%人口都是文盲的世界,如何在幾年甚至幾個月之內,培養這麼多的高素質人才?”
會場安靜下來。怎麼辦?不知道,但肯定不是玩遊戲那樣一點滑鼠就行。
“旅營制的第二個缺點,就是升遷困難。三個營長去競爭團參謀長更容易?還是六個營長去競爭旅參謀長更容易?顯然,同等規模之下,傳統編制更利於職務升遷。我們穿越有一公一私兩個目標,那個私人目標歸根結底就是上升空間!大家辛辛苦苦工作卻看不到希望,所以才來穿越——這不是一種人才的浪費嗎?”
不少人露出了想哭的表情:“老荊懂我!”
荊傑又回答第三個問題:“既然我們以後要走傳統建制,那為什麼又搞一個不倫不類的小團呢?主要從兩個方面考慮。”
“第一,就像剛才講到的,軍隊是一臺機器,不只有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