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義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9章 教育事業,組團穿越復興中華,聶義峰,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最近十年才開始普及的。咱們教委看上去三十多人,但實際當過老師,或者教培機構從業,或者師範專業畢業生還不到二十個,全當老師都不夠!”

“所以得擴大教師培訓呀,咱們不是打算兩年之內擴大到2400在校生嘛!”馮婧苓拖過一個板凳坐下,“執委會批了咱們的方案?”

師慧一蹦,坐到桌子上:“總體上批了,只是大綱和教材還需要斟酌,要我們‘立足穿越國情’,那就只好邊教學邊制定啦!”

春節假期搞的那套方案,經過一系列細節修改後,交由教育委員會落實。

目前階段,職業教育主要依靠崗位實習和實踐教育,由對口單位直接負責,首先培養操作型人才。而教育委員會則集中力量,主抓“八年基礎教育”,提高人口整體文化素質。在擁有一定受教育人口規模後,逐步建設職業中專、高中、大專院校。

所謂“八年基礎教育”,就是把21世紀十二年的基礎教育,壓縮排八年之中。

其實這不算揠苗助長,畢竟北上廣深這類“提高班”比比皆是,人家幼兒園大班就開始解二元二次方程了呢!正所謂“神童個個是模範,卷死這群小混蛋”……

當然17世紀的孩子人均胎教肄業,比不了從孃胎裡就開始背九九表的神童。所以“八年基礎教育”並不是照搬提高班,而是邊實踐邊改革。課程也進行了刪減,比如外語將作為“專業技術課程”,劃入職業教育按需學習。

總之,要蹚一條符合“大秦國情”之路。

在階段劃分上,這八年包括一年預科、兩年初小、兩年高小、三年中學。

“預科”相當於21世紀的幼教啟蒙和小學低年級,讓胎教肄業的孩子們特別是那些青少年,具備基本的聽說讀寫能力,進而學習“初小”的小學高年級課程。

預科和初小這三年是“義務教育”,教育委員會打算用十年時間實現“普三”,讓所有人至少具備小學文化——這就不錯啦,當年轟轟烈烈的“普九”前後還用了二十年呢!

經過考試,初小會有70%的學生進入“高小”,相當於初中。經過兩年學習,他們將具備較強的聽說讀寫能力,這是為大規模擴張職業教育打底子。

高小之後,如果這個孩子有足夠的天賦,學習足夠努力,當然肯定也避免不了某些不能明說的灰色關係,他完全有可能進入中學,學習21世紀的高中知識,進而成為大學生——穿越帶來的現代技術,有很大一部分不可能靠小學、初中文化傳成。

總之,一個孩子6歲入學,經過八年基礎教育,在他14歲的時候就能成為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14歲在21世紀還是中二少年,但在17世紀已經是實打實的勞動力。

不過這套方案的反對聲音也不小,倒不是他們反對揠苗助長,而是非常無厘頭地反對教學生們簡體字、漢語拼音和普通話,搞得師慧莫名其妙。

首先就是簡體字,這是爭論最激烈的主戰場。

大部分穿越者習慣了現代標準簡體字,對繁體黨各種“興繁廢簡”的理由興趣不大。再說簡體字在古代稱作“俗體字”,為掌握世俗裁判權的讀書人所鄙視,因此天然具有革命性——大秦造的可不只是滿清貴族的反!

在這件事上,齊雙東領著一大群技術宅站臺教育委員會,扯著嗓子高呼“什麼簡體繁體,統統廢除!要用二簡字,‘用餐’寫成‘用歺’!”

繁體黨怒斥其為數典忘祖的漢奸,可是面對浩大聲勢只能妥協,好歹“一簡字”也是自古以來,同屬傳統文化,勉強可忍。

事後,齊雙東一次喝多了無意中說走了嘴,原來這一出是他們故意為之,正所謂“你若想開一扇窗,必須主張把屋頂掀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回到漢末篡江山

醉酒枕紅顏

北地為王

喜歡玫瑰樹的西紅柿

小商河

老酒裡的熊

武鍛大明

酸湯折耳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