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義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3章 土地政策,組團穿越復興中華,聶義峰,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藉著公審炮決的威名,丈田通知書正式發了下去。

通知書開篇就是顆大炸彈——“大秦共和國土地所有權歸國家所有,個人及企業擁有經營權”。隨後宣佈取消今年夏賦,以減輕百姓負擔。丈田之後,將按新的土地權屬徵收農業稅,每年只徵一次。

丈田過程分三步:

第一步,自主申報:凡名下有田產者,必須在規定期限內,持田契向丈田工作隊申報,不得瞞報、漏報。凡瞞報、漏報的土地一律沒收,並處十倍罰款。無明確田契但存在實際經營等同於有田契,無實際經營則視作荒地。

第二步,現場丈量:重新丈量土地,並檢測土質、核定平均畝產,作為稅收依據。

第三步,換髮新的《土地經營許可證》和《土地租賃合同》,作為經營依據。

與丈田相配合,還將實行四大國策——減租減息、攤丁入畝、一體納糧和農業累進稅。

減租減息,即地租最高不得超過核定畝產的37.5%,借貸年利率最高不得超過25%。一切租佃、借貸行為,均需雙方簽訂由內政委提供的《土地租賃合同》。舊有租佃、借貸關係,符合規定的予以承認,超過規定的必須退還超出部分,無法提供書面憑證的視作非法並全額退還。

攤丁入畝,是後世網紅清朝雍正皇帝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政績之一,即將“人頭稅”也就是丁稅攤入田畝之中,使之成為財產稅。大秦財產稅向《土地經營許可證》持有者徵收,田多的多交、田少的少交,沒田自然不用交。

一體納糧,即取消士紳稅收優免特權,無論是普通農民還是有功名之人,一律有納稅義務。

農業累進稅,即依據丈田核定的平均畝產,向《土地經營許可證》持有者徵收,具體分為五檔:

1、20畝及以下,免徵。

2、20-50畝,每畝徵收5%

3、50-100畝,每畝徵收10%

4、100-500畝,每畝徵收20%

5、500畝以上,每畝徵收50%

按照正常的稅務,“所有”和“經營”應該分開徵稅。但“經營”多次轉包的現象自古至今都很普遍,多層轉包就要多次徵稅——倒鬥團上哪找這麼多合格的稅務人員?再說繳個糧打底三個稅,老百姓不罵娘才怪。而且過程越複雜,灰色區域就越多,要是弄成“產去糧存”,反而不利於政治穩定。

所以本著“不鬥心眼子,專捅屁眼子”的原則,農累稅只認土地證,你們這些大戶別跟我瞎逼逼,我們粗坯聽不懂什麼“田骨”和“田皮”,就是這麼簡單粗暴。

總之,四大國策就是要大幅降低佃農、小農、中小地主的負擔,把稅負壓力轉移到掌握更多生產資料的大地主身上,逼迫他們提高生產效率,而不是透過瘋狂兼併土地、擴大招佃牟利。只有當實際畝產大大高於核定畝產時,實際稅率才會遠低於徵收稅率。

長此以往,在利益的驅動下,大地主可以憑藉其資金優勢捲起來,形成生產效率良性迴圈,向現代農場轉型。而佃農、小農、中小地主的生存危機大為緩解,手中有了餘錢餘糧,就可以擴大經營形成合作社,進入工商領域豐富市場。

所有人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但這事吧……自古以來,改良改良,越改越涼。

尤其是對挨刀最狠的狗大戶們而言,他們眼下還看不到提高生產效率的意義,只有對改變千百年來生存方式的巨大恐懼——這種心態,不只是底層的人才有。

也像千百年來的慣例一樣,狗大戶們開始運作起了各項關係。

短毛宣稱要用三個月丈田,明顯醉翁之意不在酒,當年新朝丈田可是耗時一年半還多!

所以丈田是假,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之農家小憨娃大志向

聽風問水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