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義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3章 土地政策,組團穿越復興中華,聶義峰,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索士紳是真。

按照狗大戶們的理解,這種事“官”是不會親自出面的,一定會派“吏”,因為本土本鄉的吏更知道盤根錯節的關係,知道哪家銀多哪家糧多,該如何下刀。

於是狗大戶們一窩蜂地湧上來,把他們往日視作走狗的吏們捧為座上賓,今天請這個吃頓飯,明天帶那個逛青樓,宛若有朋自遠方來。

結果這時候狗大戶們才知道,短毛壓根就沒把丈田一事告之州衙!

徵稅和丈田的憑證就是衙門裡的魚鱗冊,上面記錄著各家各戶的耕地數目。當然更多的土地並不在冊,這也是狗大戶們逃避皇糧國稅的套路之一。可是沒有這套冊子,沒有熟悉行活的糧差,短毛打算怎麼丈田?

狗大戶們完全搞不懂了,在惴惴不安中等待命運的降臨,亦或試圖再搏一搏。

水井村,董家大院。

董泊寓親自送兩個糧差出村,嚇得二人受寵若驚,連聲不敢。

直到他們消失在村口,董泊寓才收起臉上的笑容:“沒問出什麼?”

董延之恭敬地回答父親的問話:“他們對短毛丈田也一無所知。”

董泊寓有些心疼每人500文的“草鞋錢”,花了錢卻什麼也沒問出,權當餵了狗吧。

回到家中,丫鬟已經準備好茶水。董泊寓坐下品了一口,對兒子一揮手:“你也坐吧。”

董延之趕緊坐下,試探著問:“阿爸,你看丈田一事……我們該如何應對?”

董泊寓卻打斷了他:“你最近怎麼不去書院唸書?”

董延之苦笑:“自從短毛來了,書院哪還有書院的樣子……”

董泊寓又喝了一口,這才示意兒子也可以用茶了。

他仰在椅子上,回顧著董家祖祖輩輩的創業艱難,語重心長:“咱們家世代耕讀,但只開花不結果,到了你總算中了個秀才,也算光宗耀祖。眼下市面不定,愈是此時功課愈不可荒廢!歷朝歷代,唯君王與士子共天下!讀書是正途,短毛當是如此。”

董延之明白,父親這是在給家裡謀退路。

看現在的情勢,短毛一時片刻是不會走的,若要與短毛虛與委蛇,功名就是最好的工具,可是……

董延之面露尷尬:“阿爸,短毛行事古怪,絲毫沒有尊禮法、敬士子之心。非但如此,聽說他們還要開辦偽學,明擺著不拿讀書人當回事。”

最近有很多傳言,說短毛要在洋浦海邊建一座比州城都大的學校,專門給泥腿子讀書。士紳們都嗤之以鼻,泥腿子懂種地就可以了,讀什麼書?

董泊寓閉上眼,緩緩道:“要各家看好自己的子侄,對短毛切不可抗之。”

董延之心領神會,又小聲問:“那這次丈田,我們怎麼辦?”

“哼!短毛不自量力,這丈田也是他們搞得?”董泊寓很是不屑,捏著自己的鬍鬚,“依我看,不過是想借機立威。一炮轟了羊大當家,是向曾家示威。丈田,就是每一家都跑不了啦!”

董延之若有所思。

歷朝歷代,地方以糧戶為首要,任你皇帝想要如何作為,都要指著糧戶納糧。可是這些短毛卻反其道而行之,對糧戶極盡迫害卻偏偏籠絡那些小民,真是千古奇聞!

董泊寓看上去鎮定,其實心裡也一團亂麻。

董家在冊不過四百畝薄田,因為董延之有秀才功名,減免二百畝,實際只有二百畝繳納稅賦。可是若按通知書所言,這四百畝地要統統起課。這還不算,董家名下大小地塊實際上一千畝有餘!超過五百畝的,可是要繳五成稅呀!

想到這裡,董泊寓恨不得一道雷下來,把這些短毛劈死!

董延之見父親愁眉不展,試探著問:“阿爸,不如我們到府城暫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之農家小憨娃大志向

聽風問水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