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3章 空戰,大明國師,西湖遇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393章 空戰
擂臺之上,嚐到了甜頭的張宇初又故技重施了起來。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試問今日之大明,幾倍於七十里、百里耶?陛下德行,幾倍於湯、文王耶?”
顯然,按照張宇初選取左證材料的一貫風格,這還是孟子的原話,而在卑鄙的道路上愈走愈遠的龍虎山大天師,直接拿現在的大明和永樂帝當擋箭牌。
這裡面的意思是,孟子既然說了“王不待大”,商湯治理七十里的國家,周文王治理一百里的國家,那麼如今大明這麼大,疆域不知道是七十里、一百里的多少倍,如此推算,陛下的德行,也是商湯和周文王同樣的倍數吧?
你曹端又不是不要命的高遜志,你敢說不是嗎?
可如果承認了,那其實曹端也就輸了。
當然了,張宇初不怕永樂帝怪罪他,張宇初剛給永樂帝出了口氣,按照他對永樂帝的瞭解,對方這時候興致應該不錯,不會怪罪他的,非但如此,沒準還指望他加把勁結束這第四場辯經,讓擂臺賽畫上句號呢。
張宇初的小算盤說穿了很簡單,君子可以欺其方。
這曹端小年輕一個,看上去就像是挺好欺負的,雖然老和尚給他的資料顯示,曹端在挑戰方的內部推舉上幾乎實現了亂殺,但那種辯經和這種臺上的還是不一樣的張宇初不要臉多了,反正他也不是儒家的人。
曹端微微蹙眉,顯然是年輕人臨場還有些心理上的不適應。
不過這種不適應,並不影響曹端的思考。
張宇初作為守擂人,第一輪攻勢採用的是《孟子·公孫丑上》裡面孟子關於王霸道的基本理解,並加以加以修改、扭曲。
孟子的觀點,其實也就是“以德服人”和“以力服人”的區別,但在孟子這種原始儒學的視角看來,不管是哪種方式,怎麼服人,本質都是為了推行“仁”,而春秋大國都是推行霸道繼而讓人感到畏懼,商湯、文王推行的則是王道,讓人覺得發自內心的敬服。
曹端順著這個思路,幾乎轉瞬間就想到了破解的對策。
曹端微笑道:“霸者之民,歡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殺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遷善而不知為之者。夫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上下與天地同流,豈曰小補之哉?王道所至,非止七十里、百里,縱使萬里大國,亦是如此,天下子民,亦是王者之民。”
“更何況,以國齊義,一日而白,湯、武是也。湯以亳,武王以鄗,皆百里之地也,天下為一,諸侯為臣,通達之屬,莫不從服,無它故焉,以濟義矣,是所謂義立而王也.義之所在,王之所在,僅此而已。”
聽著對方滴水不漏的回答,張宇初不知不覺間跪坐的筆直了起來。
“這曹端果然不簡單。”
臺下的姚廣孝看著這一幕,也是微微有些讚歎。
張宇初如此刁鑽的難題,曹端竟然在短時間內就想出了極佳的解法,這般才思,這般臨場有靜氣,委實難得。
這裡便是說,曹端的解法,是將孟子和荀子的理論,以近乎完美的方式縫合在了一起。
前一段出自《孟子·盡心上》,指的是王道治國是能與天地同流的大而化之,而霸道治國則是小修小補,後一段出自《荀子·王霸篇》,指的是荀子所主張的“義立而王”,事實上孟子與荀子界定王道的區別確實不大,其本質原因是在原始儒家的理論裡,君主治理國家是需要依託於某種政治理念的,而王道選擇的“德行”、“仁義”,作為一種性質偏“軟”的政治理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