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4章 漁陽鼙鼓破霓裳,開元帝師,子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天寶十四年年初,李隆基召安祿山入京,他推說生病沒來。

為他的大兒子安慶宗賜婚,令他出席觀禮,安祿山也稱病推辭了。

楊國忠再次信誓旦旦地進言說:“陛下,安祿山性情乖張、反覆無常,任由他在河北坐大坐強,朝廷不加以制約,將來,一定會叛亂的!”

這一次,李隆基真的生氣了。

他大發雷霆道:“你說,召安祿山入朝,可試真心,結果,他如約而至;朕派中官輔趚琳去河北視察,他忠心耿耿,不見任何異常。難道,他真的叛變了,你才開心嗎?”

楊國忠被懟得啞口無言。

李隆基又道:“楊卿再說安祿山有謀反之心,朕只能將你綁縛了,送給他處理!”

沒過多久,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安祿山和史思明一起,以“憂國危”、“清君側”為名,悍然發動手中武力,以及同羅、奚、契丹、室韋、突厥等多民族共同組成的十五萬武卒,號稱二十萬,起兵反叛了大唐。

叛軍一路南下,勢如破竹。

海內承平日久,大唐百姓有數代人未見過戰爭,不知金鼓之聲為何物。

安祿山的精銳步騎煙塵千里,鼓譟聲震天動地,所過之處,皆望風瓦解。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如夢初醒的李隆基,終於相信安祿山是真的反了。

十一月,李隆基授北庭都護、伊西節度使封常清為范陽節度使,至東都洛陽募兵,擊討安祿山。

封常清匆匆忙忙募得六萬兵馬,皆為庸工市井之流。

十二月初,叛軍到達洛陽城郊。

封常清首戰失利,且戰且退,西奔至陝州,遇到河西節度使高仙芝的大軍,兩人退守潼關。

監軍使邊令誠大進讒言,說他們無故棄地、畏戰不前,還誣陷高仙芝剋扣軍糧。盛怒之下,李隆基下旨將封常清與高仙芝賜死。

叛軍很快攻破洛陽,兵鋒直指長安。

駐紮在隴右、河西、朔方一帶的十五萬精兵被調遣到內地,造成邊防空虛。

吐蕃趁機而入,盡得隴右地區和河西走廊。

見宮闕而尊雄,天寶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祿山迫不及待地在洛陽稱帝,建立偽燕政權,年號聖武。

危急之中,在京養病的哥舒翰將軍被任命為太子先鋒兵馬元帥,率軍前往潼關拒敵。他和封常清、高仙芝一樣,採取守勢,固守潼關拒敵。

叛軍長久不得進,形勢眼見著有所好轉。

楊國忠不懂戰術,進讒言讓李隆基派出中官,逼其出關滅敵。

心急如焚的李隆基,不復年輕時代的英明果決,輕信讒言,不斷派出使者,催促哥舒翰出兵。

天寶十五年六月四日,年邁的哥舒翰被迫出戰,不幸兵敗被擒。

河東、華陰、馮翊、上洛的防禦使紛紛棄城而走,各郡守兵也都潰散逃命,戰場形勢急轉而下。

錯失潼關,長安無險可據,門戶洞開。六月二十日,安祿山的叛軍長驅直入,攻陷了長安。

在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和高力士的護送下,李隆基帶著貴妃楊玉環、太子李亨、以及少數親信、皇子和公主,倉惶從禁苑的延秋門逃出,西入蜀地避難。

生活在皇宮外的大批皇子、皇孫和眷屬都未來得及帶上。

七月十五日,一行人到了金城縣馬嵬驛。

天氣炎熱,行路艱辛,飢腸轆轆的將士們對楊氏兄妹專權禍國,引起這場動亂,感到極度不滿。

驛館外一陣騷亂。有人喊道:“楊國忠與吐蕃和好使共同謀反!”“國賊就是你,非他人!”

李隆基不敢多問。他知道,這樣的騷亂,肯定沒有什麼好事。

過了很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一顧傾人城

亦傾藍

嫡女驚華:傾世小魔妃

紫涵雨

開元帝師

子洵